城外,精銳騎兵的威懾力持續發酵。
城內,那“開倉放糧,公正分田”的呼喊,如同投入滾油中的冷水,炸裂開來,引發了更復雜的反應。
“官軍…官軍來了!”
“他們說開倉放糧?真的假的?”
“太子…太子還記得我們?”混亂的人群中,開始出現遲疑和議論。
許多被裹挾、單純為了口飯吃而參與搶掠的百姓,動作慢了下來,眼神中的瘋狂逐漸被恐懼和疑慮取代。
混在人群中的崔氏私兵頭領們又驚又怒。他們嘶吼著,試圖重新煽動情緒:
“別信官府的鬼話!他們是來騙我們出去送死的!忘了那些苛政了嗎?忘了是誰逼得我們活不下去嗎?搶!只有搶夠了糧食,我們才有活路!”
一部分已經殺紅了眼、或對朝廷徹底失去信任的亂民再次被鼓動起來。
但更多的人,尤其是聽到“開倉放糧”的,開始下意識地朝著官倉方向涌去——那里或許有生路,而不是繼續跟著去攻打那些高門大院,面對冰冷的刀劍。
暴亂的人群,第一次出現了分裂的跡象。
暗處,那名崔氏私兵的頭領面色陰沉得能滴出水。
太子的反應太快、太準了!不出大軍碾壓,而是派精騎劃界威懾,精準地避免了“官逼民反”的罪名坐實。更狠的是直接打出“賑災、分田”的旗號,這是直插他們的心窩子!
“通知我們的人!”頭領對心腹咬牙道,“官軍不敢輕易入城,這是我們的機會!加快動作,重點攻打那幾個不肯合作的富戶和官倉!
把水徹底攪渾!讓他們來了,也只能看到一片焦土和死無對證!”
他眼中閃過狠毒:“還有,找機會,把那些開始動搖的‘自己人’…”他比了個抹脖子的手勢,“做得像官軍或者仇家干的!”
必須讓恐慌和仇恨壓倒剛剛萌芽的希望。
……
長安,太極宮。
朝會的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將至。河北亂起的消息已經在小范圍傳開,各方勢力心思浮動。
李世民高踞御座,面色平靜,但熟悉他的老臣都能感受到那平靜之下醞釀的風暴。
他沒有首先詢問河北之事,而是聽著各部堂官按部就班地奏報日常公務,仿佛什么都不知道。
終于,當常規議題奏罷,短暫的沉默降臨大殿時,一位御史出列,剛想開口提及河北,卻被一個洪亮、剛直的聲音搶先一步。
“陛下!臣魏征,有本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這位以犯顏直諫聞名的鄭國公身上。只見魏征手持玉笏,神色激憤,大步出班,聲音響徹大殿:
“臣彈劾清河崔氏,世受國恩,不思報效,反欺君罔上,禍國殃民!其罪有五:
一曰侵吞國帑,克扣賑災糧款,致餓殍遍野,民怨沸騰;
二曰兼并土地,巧取豪奪,以灘涂充良田,毀堤淹田,再低價強購,喪盡天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