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孫承宗的資歷,一旦去了遼東,那么兵部就基本上對遼東的事就說不上任何話了。你崔呈秀區(qū)區(qū)一個兵部尚書,也敢來管我這帝師和內(nèi)閣大學士,你是老幾,給我爬開。
所以此番袁崇煥獲得了大捷,崔呈秀當然大喜過望,他巴不得好好的吹捧袁崇煥一番,最好讓袁崇煥成為遼東督師,掌握遼東,那就再沒孫承宗什么事了!
崔呈秀是兵部尚書,他開了口,其他人自然也不免要吹捧一番了。
“袁崇煥這些年,確實立了不少的功勞,遼錦防線,上一次雖說出現(xiàn)了一些紕漏,可畢竟瑕不掩瑜。陛下,袁公大才,也有大功,朝廷理應立即下旨嘉獎。”
便連禮部尚書劉鴻訓也滿面紅光地道:“袁公熟知兵法,三年平遼,固然是有些信口開河,可正因為有他在,才保了大明的平安啊。”
這劉鴻訓作為禮部尚書,又不是閹黨,某種程度,也代表了所有讀書人對袁崇煥的看法。
在讀書人的心目中,袁崇煥畢竟還算是自己人,總比那些遼東的丘八們要強,沒有袁崇煥在遼東,難道真指望那些丘八嗎?
何況前些日子,張靜一因為擊潰了一個牛錄的建奴而立了大功勞,天啟皇帝對他格外的青睞,這讓許多人心里頗為不舒服。
讀書人對于廠衛(wèi)出身的人,向來是警惕的,在他們看來,這張靜一未來不過是程,呈送到朕這兒來。”
其實他還是覺得事有蹊蹺,只是現(xiàn)在大臣們都喜不自勝,便也不好多說什么了。
他嘆了口氣道:“我大明的將軍,不知多少人死在建奴手里,更不知多少人乞降歸附于建奴。而今……斬殺了一個偏將……雖是難得,可只這樣的戰(zhàn)果,便要滿朝喜不自勝,反而令朕為之感慨。羞煞人也。”
他這行為,大抵和墳頭蹦迪,不,是人家結(jié)婚辦喜事的時候跑去吹哀樂差不多。
眾臣心里頗有幾分牢騷,便都繃著臉。
天啟皇帝顯得很沒精神,最后一揮手道:“卿等退下吧。”
…………
此時,一艘艦船,已至登州。
從登州登岸,鄧健一行人,已是疲憊不堪。
可這個時候,他們一點也不敢松懈,依舊馬不停蹄地趕路。
等上岸之后,便立即尋了驛站,拿出自己的印信,而后一路騎行,到了運河。
運河這里,直接登船,朝著京城進發(fā)。
那李永芳和那建奴人……沿途上傷口已漸漸的愈合了。
這建奴人嘴巴臭,但凡只要有機會,便要破口大罵,于是只好尋了抹布,塞住他的口。
而那李永芳,當他意識到,自己抵達關(guān)內(nèi)的時候,已是臉色慘然。
作為天下送到。
read3();看小說,630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