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同志,不是我要為難你,現在上面查得嚴,每一分錢都要說得清楚,你這樣寫,我們很難辦啊?!?/p>
”趙會計,這筆錢確實是合法收入,我們可以提供詳細說明。”
秦岳趕忙打起圓場。
”光說明不夠,”趙會計搖頭,”要有明細賬,要有人證物證,你們個體經營的賬目,要做特殊說明?!?/p>
……
于是,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沈音音和秦岳開始了艱苦的對賬工作。
每天飯店打烊后,他們就和會計小孫一起在二樓的辦公室挑燈夜戰。
桌上攤滿了這三年的賬本、收據、合同。
秦岳負責整理法律文件,沈音音則要回憶每一筆收入的來龍去脈。
”這一筆八百元,是去年給紡織廠做員工餐的預付款?!鄙蛞粢糁钢~本上的一行字,”當時是許科長介紹的,合同在這里?!?/p>
秦岳仔細核對著,”人證物證都要有,明天我去找紡織廠開個證明。”
最麻煩的是那些零散的現金收入。
八十年代初,很多顧客還是習慣用現金結賬,有時候一天下來,收銀臺里堆滿了各種面值的紙幣。
”這一筆五十元的缺口是怎么回事?”秦岳發現了一個問題。
沈音音揉著發脹的太陽穴回憶,”那天有個老主顧忘了帶錢,說是第二天來還……”
到后面,他們才知道,這個老主顧被兒子接去其他城市了,是早有計劃跑過來吃霸王餐,那段時間忙,那老主顧一連吃了三次霸王餐!對此范姐氣得罵了那個老主顧好多天,對此,沈音音印象深刻。
就這樣,他們一筆一筆地核對,一頁一頁地整理。
有時候為了查清一筆賬,要翻出幾個月前的收據存根;有時候為了找一個證明人,要打十幾個電話。
最后,還是在王志遠的建議下,他們請來了江市會計師事務所的老會計師幫忙。
老會計師姓陳,已經退休,是被返聘來幫忙的,他戴著厚厚的眼鏡,手指因為常年打算盤而微微彎曲。
”小沈啊,”陳會計師翻著賬本,”你的賬記得太亂了,個體經營可以理解,但要注冊公司,必須規范。”
在陳會計師的指導下,他們重新整理了所有的賬目。
經營收入與個人支出嚴格分開,每一筆大額收入都要有合同或證明,現金流水要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固定資產要單獨列賬。
半個月后,當他們再次走進銀行信貸科時,帶來的已經是厚厚三本裝訂整齊的賬冊。
趙會計仔細翻閱著新整理的賬目,臉上的表情漸漸緩和:“這才像話嘛?!?/p>
突然,他又發現一個問題:“等等,你這筆購買冰箱的支出,為什么記在個人賬上?”
沈音音心里一緊,這是她最初經營飯店時用私人存款買的。
秦岳趕忙在旁邊搭腔,幫著沈音音解釋起來:“趙會計,這是經營必需的設備,應該計入固定資產投資,我們已經做了調整,您看后面補記的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