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罵道:“你別跑!不講信用的混蛋!以后我再也不相信你!”
朱棣一邊跑一邊喊道:“你打不過我,我揍了你,大哥又要說我,我才不蠢。不打!”
朱橚和朱棣的聲音太大,往書房走的朱標聽到了。
他腳步一頓,抬手按壓了一下太陽穴,繼續往書房走。
算了,就當沒聽到吧。
到了書房,朱標讓人端來茶水和點心、瓜果,一邊吃一邊聽朱棡報告草原上的事。
朱棡去見蒙古貴族,并沒有指望蒙古貴族投奔。
蒙古貴族就算過得再慘,在草原上也是能欺壓別人的貴族。除非部族瀕臨滅亡邊緣,讓這群蒙古貴族投奔大明當平民百姓顯然不可能。
朱棡沒事就去找蒙古大貴族們聊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蒙古貴族身邊充當護衛的“勇士”。
蒙古貴族會甄選所控制的部族中最厲害的青壯年為“勇士”,充當他們的護衛。這些勇士如果立了戰功,就可能被招婿,成為貴族中的一員。
這做法和元末明初起義軍將領收義子義女差不多。
不過能被招婿的勇士畢竟是少數,許多人一輩子都只能當個侍衛。即使他們會被賜予牛羊牧民,但蒙古十分講究“根腳”,連手握兵權的擴廓帖木兒在元朝覆滅之前都難得尊重和重用,更別說這些草原上的勇士。
他們卡在貴族和平民之間,財力不豐,底蘊不強,抗災害能力極差,一不小心,就會滑落階級。
這些人,就是朱棡組建蒙古騎兵的兵力來源。
既然都是靠著打仗來實行階級躍遷,為何不找一個能給他們更安穩生活的“主公”?
何況在草原,如果不能被招婿,別說一輩子,他們過多少代人都不可能實現階級躍遷。但到了大明,蒙古人也能讀書科舉。他們這一代不行,還可以指望兒子孫子。
大家都是從牙牙學語開始學習,只要資源足夠,他們相信自己的后代,一定能掙得一個好前程。
蒙古的普通牧民不敢亂跑,也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持他們跑到大明。朱棡要爭取的,就是這群蒙古勇士。
朱棡相信,只要這群人動心,他們帶回來的牧民和牛羊,一定比蒙古貴族賜予他們的更多。
這件事,朱標沒有參與。他相信朱棡,讓朱棡自己制定策略,自己只聽報告。
最初,朱標還需要為朱棡查缺補漏。現在,他對朱棡,和對哥哥們一樣,基本只需要提供后勤和制度幫助。
朱棡能把自己做的事處理好,不需要他幫忙。
朱標忍不住感慨,怎么一眨眼,弟弟就長大了,變得這么可靠了?他都有一種自己已經老了的錯覺。
“做得很好。”朱標夸贊道,“等和寧府建成之后,你就駐守和寧府。我相信你一定能治理好嶺北行省。”
大明疆域劃分大部分繼承自元朝,所以元朝的嶺北行省也是大明的嶺北行省。
不過現在大明實際控制領土只有元朝嶺北行省的一半,嶺北行省的西部和北部還在蒙古諸部落手中。
鐵路研制終于成功。因為中原地勢復雜,再加上朝臣和百姓對鐵路會不會“破壞風水”一事還在爭吵。大明的第一條鐵路,準備在草原上修建。
蒙古草原不好管理,就是因為雖然草原上有零散水草豐茂不輸江南的肥沃之地,但各個宜居地點間隔太長,就算修路,靠畜力也很難管理這么大一塊土地。
有了鐵路之后,大明只需要在草原上環境最好的地方和擁有豐富礦產的地方建城,然后用鐵路將其連接起來,保證守衛兵力和物資輸送。
鐵路就是“長城”,每一個火車站就是“要塞”,大明對草原的控制力會迅速達到中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