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陳英并不是多么好脾氣的善良人。如果不將自己心中的黑暗發泄在戰場上,他擔心會無法維持在標兒面前善良的好哥哥形象。
獨自生活的一年,陳英為了活下去,小偷小摸是每日日常,他還殺過人,搶過別人活命的口糧,甚至挖掘過下葬的死尸果腹。
陳英仍舊對挖掘死尸果腹那一幕記憶猶新。
逃難的流民,易子而食很正常。他已經八歲,跑得快,人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才免于成為別人口中的糧食。
流民因為饑餓力氣很小,所以除了易子而食,要抓活人來果腹很難。只有那些分不清是哪一方的兵匪們,才有資格以活人為食。
所以流民若想吃口肉,就盯著流民堆中死掉的人。
陳英曾眼睜睜地看著在路上剛死不久的娘親,被一群人分食。
而讓他活命的一小口袋糧食,就是快死的娘親找同鄉好心人,用死后的自己那一身肉換的。
肉吃一小塊就能扛很久的餓。
同鄉好心人逃難前是個大地主,還藏著些鹽,將肉腌制成肉干,能吃很久。
流民若不想被人吃,就在死前偷偷跑掉,往河里山崖一跳,別人就找不到了。
就算成為野獸和魚鱉的食物,人類也不想成為同類的食物。
陳英哭了許久。
換肉的好心人看不過去,又給了陳英一小袋糧食,和一把防身的小刀。
他真的是好心人,只是在亂世,誰都身不由己。
陳英為了活命,也身不由己。
他糧食吃完,快餓死的時候,偷偷跟著一個死了孩子的婦人,來到婦人為孩子選擇的埋葬地。
待婦人離開后,他掘開土,做了一回食尸鬼。
人在這個時候,什么良知道德都不存在了,所以便是鬼了。
只是當陳英被朱元璋和馬氏收養,重新變回人后。他開始為這一幕而愧疚難安。
特別是標兒出生后,陳英總會想起那個可能和標兒差不多大的孩子,更加煎熬。
他一邊將愧疚補償到標兒身上,一邊向朱元璋坦白自己的過往,尋求義父的幫助。
朱元璋嘆了口氣,拍了拍義子的腦袋,道:“去戰場吧。殺戮見得多了,這些就是小事了。”
陳英和朱文正、朱文忠結識后,這兩人也有同樣的經歷,都告訴他,上了戰場就好了。
所以陳英上戰場的原因除了出人頭地,還想結束因自己的懦弱而起的夢魘。
他不敢將這個理由告訴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