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壽、祿、康、德”為“五福”中前四福,所以后世粉絲們親昵地稱呼他們為大福子二福子三福子小福子“四福王”。
四福王原本分別鎮守海外重地。但爵位繼承如果功勞不夠就每代遞減,遇到犯罪還會直接削籍。雖然四福王的后人仍舊留在當初鎮守的地方,他們的爵位起起伏伏,到明世祖時期,只有永樂王爺的后人還有個國公的爵位,稱“康國公”。
在燕王后裔叛亂后,為了拉攏宗室和勛貴,明世祖封康國公為世襲罔替的康王,封云南英王爺家為世襲罔替的黔國公,甚至不惜給其類似“列土封疆”的待遇。
誰能想到一百年后,兩家世襲罔替的王公貴族先后降下大明龍旗。
朱國瑞神秘兮兮道:“沒想到吧?‘永樂’這個謚號是明太宗朱標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定下的。”
馬秀英驚訝極了:“啊?朱標不是出了名的有學問嗎?這名字也太沒學問了吧?”
朱國瑞樂道:“因為朱標說朱棣是個樂子人,天天找樂子,以后謚號就叫‘永樂’好了。其他三個兄弟都是按照朱棣謚號編的。為這件事,朱棣其他三個兄弟揍了朱棣一頓。”
朱國瑞得意洋洋給馬秀英透露第一手消息。
明太宗的墓葬幾乎就是一個“文獻倉庫”,就像是圖書館和文檔館一樣,分門別類將明初的文字資料統統整理儲藏。
明初已經有了較為先進的印刷機。這些文獻資料原本都在皇宮,后來被明世祖一把火燒掉,讓后世人捶胸頓足。
哪曾想,明太宗還在自己的墓中藏了一份。
朱元璋從朱大帥時到洪武洪文年間所有政令,劉伯溫等人嘔心瀝血對《大明律》的增補修改過程和存檔,小、中、初官學各版本教材與試卷,科舉改革始末……
除了官方資料之外,洪武洪文兩位皇帝居然喪心病狂地把每個重要歷史時期的報紙都留了下來。考古學家們看著滿滿一倉庫的報紙,所有人都癡傻了。
這足以養活一整個學科!
“這些就罷了,他們居然還留下了很多家書之類的私人書信,以及他們自己寫的自傳、他人傳記。”朱國瑞侃侃而談,“看得出來,明初這群人,別說父子關系、夫妻關系、兄弟關系,就是君臣關系都好得過分。比如劉伯溫的書里全是罵朱元璋的話,朱元璋還給他朱筆御批,點評劉伯溫文采不佳。”
馬秀英笑得合不攏嘴:“這么有意思?這些書信以后會出版嗎?”
朱國瑞道:“當然!這么有意思的書,國家已經安排了出版計劃。副總還和老總樂呵呵說,賣書的錢說不定就能抵得過這次考古挖掘的錢了。”
朱國瑞所說的副總和老總,自然是這個國家的副總和老總。
他們現在吃住都在工地里,就為了看第一手資料。朱國瑞懷疑,這兩人是不是洪武洪文皇帝的“粉”。
朱國瑞喝了一口標兒遞來的茶水,繼續對老婆和兒子炫耀自己知道的消息。
“從他們留下的書信中得知,朱標就算說不上是生而知之,也是早慧的神童,確實三四歲就開始幫著家里操勞家業。洪都之戰、攻占大都、迎戰王保保中,朱標都立下很大的功勞。不過前兩次戰役,朱標主要提供技術和后勤支持;迎戰王保保,朱標可是親自上陣斗將,和王保保戰平。”
馬秀英揉了揉乖巧的標兒腦袋,笑著道:“那傳說中明太宗因為文弱無比,所以和女將軍皇后不合的事,也不攻而破了?”
朱國瑞興奮道:“不合?怎么可能不合!他們倆青梅竹馬,指腹為婚,朱元璋直接把常皇后從常家要了過來,丟給朱標教導。墓中還有洪文皇帝給他媳婦、弟弟們批改過的功課和試卷!”
馬秀英點了點乖乖趴在他膝蓋上的標兒的腮幫子,道:“這么聽起來,太宗還挺累的?”
朱國瑞道:“他書信中確實有很多抱怨,不過看他的抱怨……或許他其實是樂在其中吧。以前老說洪文皇帝和昭武皇后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分居,直到冬季才住在一起,還以為他們關系不好。但他們的書信啊,前一半說正事,后一半黏黏糊糊……”
朱國瑞想了想,道:“就像是我去看革命紀念館時,那些革命志士夫妻的書信一樣,挺讓人羨慕。”
馬秀英秀眉一豎:“羨慕?”
朱國瑞立刻道:“不羨慕不羨慕,誰的老婆都沒有我的老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