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燭堡鐵則,無論何人皆不可違背。”
知道了,焚書毀籍不行,搞搞暗殺、養養變形怪沒問題。
張元也是面上一本正經,心里卻嘀咕開來。
燭堡外墻即高切厚,深灰色覆蓋著苔蘚的巨大方石堆砌成就了眼前這高逾十五米厚達九尺的堅壁。
石墻縫隙皆灌澆以鐵汁,整個燭堡更處于類似迷鎖的法術守護之下,這等防護不可謂不堅固,至少要從外部來攻陷實在千難萬難。
黑鐵色澤的城堡大門緩緩開啟,步入其后的來客并不能直面內部景觀,同樣堅固高聳的回形城墻與第二道城門將來者請入翁城。
如此四面埋伏的不利地勢,卻并不如何放在而今的法師眼中,迤迤然信步前行過了第二道關卡手續。
出得翁城才算真正進了燭堡,仿佛來到皇家園林,入目有綠絨毯般平整的草坪被鵝卵石鋪就的小徑裁剪成塊。
花草樹木點綴此間、亭臺噴泉錯落有致,房屋樓棟圍繞分布于外環,此乃氣之庭,真個好地方。
法師四顧觀瞧,興致勃勃的一邊欣賞著,腳下倒是不慢,一路踱步穿過庭院,前方卻又是一堵城墻。
此番倒不見盤查詢問,內墻后的景致與外圍氣之庭無甚區分,只是多了些身著長袍之人,作那學者扮相,或坐或立手捧卷冊、或匆匆而過、或引吭高歌。
被告知過相關事項的法師曉得這些個人物乃燭堡內部大閱讀者、傳唱者之流,那身披灰色斗篷的則是卷冊守護者,燭堡秩序的真正維護力量。
光靠那些個賣相華麗、武藝尋常的巡邏衛兵可鎮不住首席圖書館的大場子。
“當陰影降臨大地,吾等圣主將會和吾等齊肩而行,偉大的阿藍多如此訓示。”
“殺戮之王將會倒下,但會有一凡人取而代之,混亂、紛爭亦將隨之而起,偉大的阿藍多如此訓示。”
——《無盡詠唱》
先知阿藍多所作預言詩歌經傳唱者之口吟誦響起,回蕩于內墻庭院間。
大先知遺留的篇章意義價值自是非同尋常,短短兩句便揭示了圣者踏凡塵與巴爾子嗣之亂的核心要素,甚至燭堡建立的首要緣由就是為保存其作出的諸多啟示預言。
據說這些預言皆被記載于一系列法術寶石之中,被稱為阿藍多的回聲,凡俗人等不可得聞,唯從傳唱者的吟誦中可窺一二。
主樓的大門敞開著,入門第一眼所見正是阿藍多的高大塑像,這位大先知雙手環抱書籍,頭頸微偏雙眸遙望前方,似可看穿往后千年的迷霧。
與卷冊守護者核對身份并詢問了一番燭堡館藏大致信息后,法師微微頷首向那位先知致敬,便徑直前往自己選定的藏書區域。
高達九層的主樓足有八層都是書山卷海的圖書館,內部空間顯然經過空間法術拓展,甚至遠比從外部看來本就廣闊的面積寬綽。
一棟棟擺滿的書架井然有序排布開來,層層疊疊仿佛無盡頭的鏡像大廳,單單一層樓內的藏書窮極凡人一生時光怕也無法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