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旨!”他的聲音恢復了帝王的冰冷和威嚴,“即刻起,全國進入戰時狀態!”
“命平安道、黃海道抽調精騎五千,火速南下!”
“命京畿道所有衛所兵、及各道可用之兵,由兵曹判書親自統領,攜帶所有庫存火器,即日開赴慶尚道!”
“告訴前線將士,凡有敢言妖法亂軍心者,斬!凡有臨陣脫逃、倒戈投降者,株連全家!”
“再令全羅道水師,立刻出擊,封鎖朝鮮海峽,斷倭人歸路及援兵!”
他突然想到了什么,補充了一道極其嚴厲的命令:“查!那些倒戈的叛軍,他們的家眷何在?全部鎖拿下獄!寡人倒要看看,是倭寇的妖法厲害,還是寡人的王法厲害!”
一系列命令迅速發出,整個朝鮮王朝的戰爭機器開始艱難地運轉起來。
李芳遠走到殿外,望著南方,目光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他知道,這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硬仗。
對方來勢洶洶,手段詭異,他從頭到尾一點消息都沒有收到,而更可怕的是其居然能蠱惑人心的手段。
朝“倭”之戰,已然拉開序幕。
但李芳遠此刻絕不會想到,他面對的,根本不是什么倭寇,而是一個一心要把大明拖下水的“攪局者”。
而他的反應越是激烈,就越快地將何健旺的計劃推向下一步——向大明求援。
幾乎就在何健旺的“倭寇”在朝鮮慶尚道掀起腥風血雨的同時,浩瀚的東海之上,鄭和率領的明朝特遣艦隊,歷經風浪,終于抵達了倭國西海岸。
艦隊并未前往常見的貿易港口博多或堺市,而是根據情報,直接駛向了相對偏僻的石見國沿海。
巨大的寶船如同移動的城堡,給當地倭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恐懼。
鄭和站在旗艦艦首,面色沉靜的掃視著眼前這片陌生的土地。
他此行肩負著陛下的密旨,目的明確而尖銳——驗證金銀礦藏的虛實。
船隊剛一靠岸,鄭和絲毫不理會聞訊趕來、試圖交涉的當地倭國守護(地方長官)的使者和武士,直接下令:
“工部礦冶司官員、錦衣衛勘測好手,隨咱家來!水師陸戰營警戒,凡有靠近、阻攔者,視為敵對,格殺勿論!”
命令一下,一隊隊精銳的明軍士兵迅速登陸,結成戰斗隊形,鋒利的刀槍和黑沉沉的火銃對準了外圍躁動不安的倭人,明軍強大的壓迫感讓那些平時兇悍的倭國武士也不敢輕舉妄動。
鄭和親自帶著一隊由工部專家、經驗豐富的礦工和錦衣衛中精通勘測的好手組成的隊伍,在幾名提前安插在此地的細作的引導下,快馬加鞭,直撲傳說中的石見銀礦所在地——大森礦山區(史稱“大森銀山”)。
一路上,隨處可見倭人簡陋的開采痕跡,但規模似乎并不算特別巨大。鄭和心中稍定,但又不敢完全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