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番薯的產量受泥沼肥力、水分和競爭程度影響較大,但普遍具有以下特點:
單株產量:一株健康的灰番薯母體,能產生3到5個主要塊莖。這些塊莖大小不一,通常圍繞主根呈簇狀生長。
塊莖大小與重量:
主要塊莖單個重量通常在200-400克之間。
在養分特別充足的優質環境中,最大的塊莖可達600克以上。
此外,還會產生一些細小的、纖維化的次級塊莖(通常小于50克),這些小塊莖口感差,但可用于留種繁殖。
產量估算:
單株一季可收獲的可食用塊莖總重量約為0。8-1。5公斤。
單位面積產量約為每公頃8-15噸(視生長密度而定)。這個產量低于現代農業的番薯,但對于野外生存或原始農業來說,是穩定可靠的食物來源。
【采收與處理】
采收季節:遵循其“一年兩熟”的習性,在雨季前和旱季后進行采收是關鍵。
采收方法:采收極為費力,需徒手或借助木棍在深厚的泥沼中摸索、挖掘,極易損壞塊莖。有經驗的采集者會通過藤蔓的走向和硬度來判斷下方塊莖簇的大小和位置。
處理:采收后的灰番薯需在清水中充分浸泡、刷洗,去除表皮厚厚的泥垢和部分澀味。切記不可生食,必須徹底煮熟,以分解其中微量的刺激性物質并改善口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