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這個時候還有些冷,要到了三月三女兒節踏青的人才多起來,可在南方,愛美的婦人都開始換上春裳簪了鮮花準備踏青了。
就在這個是時候,李謙從京城回到了金陵城。
一幫子朝臣全都傻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好,各找各的師尊或是同門拿主意。
左以明以不變應萬變,通知朝臣按慣例上朝。眾人這才像有了主心骨似的,在李謙回到金陵城的第二天一大早,都按品著裝,進宮議政。
誰知道李謙站在空無一人的龍椅下面第一件事就議處置簡王的事,補辦手續。
吏部、吏部、大理司沒有一個人有異議,當朝就在各種公文上蓋了章,送達各縣州府。
李謙的第二件事議的是征戰閩南之事。
朝中大臣也沒有任何的異議,很快就通過了。
李謙親任了大將軍,清點校尉,整裝待發。
出發的那天,夾道全是看熱鬧的百姓,大家都還在議論,說臨潼王連韃子都給打走了,區區靖海侯府,根本不值一提。好像李謙是去郊游而非打仗去的。
出了城,謝元希忍不住策馬走到了李謙身邊和他低語:“看來劉熒這孩子做得不錯。”
很多的街頭巷尾的流言蜚語,都是劉熒的人傳播的。
“這辦法倒很有效。”李謙含笑道,“得跟柳先生說一聲,以后得注意金陵城中都議論了些什么。”
這次出征,柳籬沒有跟著他南下。因為慎哥兒還和衛屬在蘇浙“巢匪”,他把柳籬留下來“照看”慎哥兒,幫著左以明管理金陵城。
謝元希笑著應諾。
二月中旬,福建那邊就傳來消息,趙璽帶著顧朝、金海濤等臣子福州城里設立行宮,暫時落腳福建,封了趙嘯為大將軍,統領天下兵馬,并且重組了內閣。
天下一片嘩然。
留在金陵城里的文武百官更是惶惶不知所措,還有當年跟隨趙璽從京城到金陵的老儒在金陵貢院門前撞死的,也有掛印歸家的,還有大罵靖海侯卑鄙無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但更多的,還是選擇了留在金陵城,等候最終的結果。
半個月之后,從上繞傳出了趙璽的死訊。
心知肚明的李瑤和左以明默然不語,可金陵城卻像翻了天似的。
據說是李謙已行軍至上繞,偶遇一婦人尋子。說是三個月前,有人群陌生人路過她家村子,在村中歇息了兩夜,那些人走后,她兒子就不見了。她聽聞李謙大名,求李謙幫忙。李謙派人去查,發現那村落附近有座新墳,墳中所葬之人和趙璽有七、八份相似。
李謙連夜將棺槨送回金陵。
經劉皇后確認,死去的正是趙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