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的夫人張韓氏也知在此哭靈實為不對,便攙扶著身邊的嫂嫂張楊氏一同起身,她身旁女兒張麗芳也隨之起身,攙扶著母親。
只聽張韓氏說道:“誠兒,護著你叔父回府吧。”
張誠起身走向陳忠等諸人,大聲喝道:“入城,護驃騎將軍張巖靈柩回府!”
官道上諸官、百姓紛紛散向兩邊,讓出中間道路,張誠在前引路,陳忠等人抬棺入城,張楊氏、張韓氏等眷屬跟隨在棺槨后,緩緩入城。
…………
宣府巡撫劉永柞在總兵楊國柱的陪同下,也隨在張巖棺槨之后,緩步跟隨著。
如今,張誠已是崇禎皇帝眼中的軍界之光,更是閣臣楊嗣昌、宣大總督陳新甲跟前的紅人,如今已是人盡皆知。
何況朝廷厚恤張巖,不但追贈驃騎將軍,更賜封張巖夫人張韓氏二品誥命夫人,這已是極高榮耀。
并且,賜祭葬,有司建祠的圣旨早已傳至宣府,他等又怎敢怠慢,早有相關(guān)官吏已在張巖府上布置好了一切,只待張巖靈柩歸來。
就連宣鎮(zhèn)副總兵張國威都自永寧駐地趕來,他隨在總兵楊國柱身后,與楊國柱不時的聊著什么,其他未參與勤王的宣府諸軍將都隨在他們身后,前往張巖府上拜祭。
…………
宣府鎮(zhèn)城雖為軍事重地,不過明葉后,卻快速演變?yōu)樯藤Q(mào)重心,內(nèi)中里宅櫛比,人煙湊集,城東南的大市上,更是鋪店鱗次,來自江南、山西、山東的綢緞鋪、布帛鋪、雜貨鋪,延伸達四五里之長。
城內(nèi)更是街道縱橫交錯,就有多條因市貿(mào)得名,如米市街、菜市街、鹽店街、油店街等等。
不過到此時,往日煙戶稠密的的商業(yè)重心,也已顯現(xiàn)衰敗的跡象,不但城中人口減少,還有些官署坍損,內(nèi)中許多房屋院舍塌毀。
有的更變成園畦菜地,但畢竟是宣鎮(zhèn)的主要大城,且各衙門官員吏員眾多,還有他們的家中眷屬支撐著僅有的繁華。
鎮(zhèn)城別的不多,就是官衙多,各衙署面積,加上谷王府,占了鎮(zhèn)城一半有余,這也是歷年宣府鎮(zhèn)城難題,士兵、百姓、公共建筑,享用的范圍面積太少了。
當然,衰敗歸衰敗,鎮(zhèn)城底子仍在,紳衿、士民、商賈雜處其間,雖西北、西南兩隅僻街小巷,亦無隙地,鎮(zhèn)城的老百姓,也理直氣壯的大罵鎮(zhèn)內(nèi)各路,小地方,土包子也。
每每到了各個皇朝的后世,體現(xiàn)在各處地方大城上,就是管理混亂,官府對地方管控無力,體現(xiàn)在市容市貌上,差不多都是臟亂差,無力,或是不講究衛(wèi)生。
此時,張誠已從南門進入鎮(zhèn)城,正行走在昌平街上。
他只感到街面上污穢不堪,滿是往來畜車的牛糞馬尿,使得街道上,洋溢著一股奇怪的味道,真有一種中人欲嘔的趕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