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擺開和收緊速度的快與慢,那可就跟各軍的精銳程度有很大關系,這完全要靠平日的操練來保證。
對于張誠的這一個建議,楊國柱、吳三桂等諸將自然沒有異議,而陳九皋的京營只是負責在后面打炮,不涉及變陣之事,自是更沒有意見了。
再有,關于填壕與炮隊,張誠也建議可提前在土袋和籮筐內裝上土,并盡力多備壕橋,到時大量的民夫車隊,也不必沖在頭里,而是隱于軍陣之后,突然沖上就填壕、架橋。
還有那些攻堅的器械,更是不宜集于前軍,其打制不易先不言,可這些都是近戰的利器,難以及遠,只有在最后沖鋒等墻的時候才有用。
特別車營的佛郎機等火炮,你總不能一邊走動一邊開炮,還能打中目標敵人吧?
如果還能打中,那可真是炮神附體,自行火炮降世,所以,這些也要掩在前陣之后,不可暴露于前,等攻到韃賊寨墻前再出動轟射就是了。
對于張誠所提之諸般建議,各將聽后都有所感悟,尤其是各軍中車營、炮營的將官們更是大松了口氣,想起己方若是布于前沿,在韃子的炮火下行進,各人也有些發怵。
張總兵的提議,再好不過再好不過
經過幾番商議,最后定下由各部車營中的輕式戰車行在大軍前列,以加厚的遮牌擋板充作盾車,盡可能的掩護將士們沖鋒。
當然,即使如此也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傷亡,但沒有辦法,目前的大明,還沒有能夠抵擋住火炮轟擊的戰車,即便是有,那也一定相當沉重,就是在平路也會難以推行,何況是攻山登高作戰。
在這一點上,宣府鎮總兵楊國柱、山西總兵李輔明,以及寧遠總兵吳三桂、薊鎮總兵唐通都有考慮到,就連負責佯攻黃土嶺、松山嶺的曹變蛟和王廷臣二人也是面色沉重的點了點頭。
打仗嘛,肯定是會有傷亡的,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不過,接下來張誠所提的建議,卻是神機營前營總兵陳九皋也有些猶豫了。
他的建議,就是讓神機營的將士把火炮盡可能向前推近一些,尤其是東、西石門這兩處關鍵地方,盡可能轟擊那些建在山腰、山口處的火路墩和敵臺,壓制住韃賊的炮火。
大明朝這十余年來,在遼東斥巨資修造了大量的墩臺,典型的三里一墩,五里一臺,特別是那些敵臺,多為包了磚的二層空心敵臺。
-般高約三、五丈,周圍闊十二丈、或十七、八丈不等,其中層空豁,四面開有箭窗,上層建有樓櫓,環以垛口,多是用大條石砌成,非常堅固。
松山堡本就是關外八大堡之一,其周邊山嶺中也修筑有許多這種墩臺,平日里都設百總、臺頭不等,在該處守護,瞪望和傳遞敵情。
不過,清軍圍困錦州日久,松山堡周邊附近各處的火路墩與敵臺,早被其攻占了去,據為清軍的一道道防線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