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遠瞪著一雙大眼睛,他雖與謝四新不熟,然之前也是張誠身邊親隨,對于謝四新、邱民仰等人自然見過多次,當下回道:“回謝先生話,父帥臨行之際有言,奴賊虜騎精銳隱于暗處,似有重大圖謀,此與新獲情報暗合,請洪督臣務必小心防范為要。”
“只這一句?”
“只此一句。”
謝四新回望洪承疇,二人略微對了一下眼神,洪承疇才開口要張明遠講述一下,宣大軍馬攻打黃土嶺的經過。
張明遠為張誠中軍副手,對攻打黃土嶺之戰知之甚詳,當下便娓娓道來,直聽得帳內諸人暗暗欽佩不已。
他們不惟對張誠所部軍馬實力驚嘆,畢竟在前次石門山大戰之時就已有所展現,但張誠的謀略與戰法,卻更教他們嘆服。
對于洪承疇和薊遼大軍來講,張誠似乎就是老天送來的神助。
對于已傳承二百余年的大明王朝來講,張誠的到來,卻不知是福是禍?
而對于正崛起于遼東的韃清來講,張誠就好比老天爺的一個錯誤bug,且正在成系統的發展,終將在這個世界里,成為阻止韃清崛起的唯一力量。
或許,他所要阻止的還不僅是韃清一家,如李闖、獻賊,江南海匪鄭氏一族,甚至連大明王朝命運幾何,都為未可知!
而在洪承疇、邱民仰眼中雖還看不到那么遙遠,但張誠所帶給他們的震撼,可是有目共睹。
從張誠初到寧遠時的軍議開始,他便不斷刷新著遼東諸官各將的認知,眾人似乎永遠也無法探知張誠內心的深邃。
每每軍議之際,他都有些奇異的設想,一次次刷新眾人認知。
就連長嶺山上的防御體系,即使洪承疇這個打了姥姥仗的薊遼總督,也是嘆為觀止,更別說余下各官諸將。
而且,短短數年,便操起一支數萬人馬的強悍大軍,張誠又是如何做到?
這一點在眾人心中,也始終是一個謎團!
無論怎么看,張誠所思所想所做都與他的年齡、身世所不符,按照這個時代人們的愚昧想法,也就只有天上星辰轉世,才能合理解釋這一切。
洪承疇、邱民仰雖然不相信什么天上星宿轉世,這種十分晃拗的想法,但卻也不好公開質疑,畢竟他們也沒有更為合理的解釋。
遼東巡撫邱民仰選擇了相信張誠之言,他開口說道:“宣大兵馬精強,各將陣前奮勇,才有如此戰績。大同王總兵心系全軍,愿親自率軍護衛河口囤糧,確為難得可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洪承疇也點頭表示贊同,然卻不愿當著張明遠的面議論軍機,他溫言撫慰張明遠一番,便吩咐中軍安置歇息,待明日天亮后,再返回黃土嶺復命。
待張明遠退出后,李嵩首先開言:“督臣,撫臺,小凌河東岸有豪格部虜騎萬余,而我等對面亦有多爾袞部虜騎兩萬余,再加蒙古北虜萬余。
尚有虜騎三萬余人馬,不知所蹤,確為可慮啊!”
謝四新接口道:“前時,宣府哨騎不是探知,錦西女兒河畔的白廟堡周邊,駐有虜騎數萬?”
“你是說……余下虜騎皆在錦西女兒河南岸!”
李嵩聞言也想起此事,忙在心中思慮起來,片刻后,又道:“如何斷定,我等對面的虜騎,不是來自白廟堡之奴賊?”
謝四新起身親自給幾人分別斟過了茶水,回到自己座位后,才道:“奴賊滿八旗盡出,也就六萬上下,而奴酋洪太身側護衛親軍,至少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