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擁有重兵的孟道都是如此,其他各處守軍更不可言,只區區數千韃騎南下,便將杏山堡外各處小堡襲破,搶奪了大量的糧草,也擄掠了大批民夫。
而清軍滿洲正紅旗固山額真是碩托,則已率領正紅旗韃子兵大軍襲破了大興、東青二堡,正在圍攻中協總兵左光先駐守的五道嶺。
原來,明軍前鋒右營參將錢有祿、協同總巡立功參將竇承烈等人駐守在大興、東青二堡,可他們雖重視防守工事的修建,卻怠于偵查哨探。
直到滿洲正黃旗韃子逼近堡外,他們才有所察覺,然所有的出堡通路都已被韃賊所掌控,求救乞援的信息自然就再也無法送出。
錢有祿與竇承烈他們只堅守了大半日,大興、東青二堡便相繼失守!
碩托將大興堡焚毀,只留數百人馬駐守東青堡,以為大軍中轉之地,而親率正紅旗精銳勇士,直奔五道嶺。
中協總兵左光先初聞大興、東青二堡炮聲隆隆之際,便派出數股哨騎前往查探,卻都被韃子截殺,就連他派出傳遞信息給杏山堡的哨騎,也是一個都沒有成功。
因此,五道嶺與大興、東青二堡的消息,至今仍無人知曉,就是正紅旗韃子南下的消息,大明諸軍也全然未知。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多鐸才有余力在此處,死攻狠打長嶺山上的陳錚所部宣府軍。
此刻,他已知來援明軍數千騎兵,全被壕溝阻隔的松杏大道上,一時半會的肯定是過不來此地,這更加堅定了他攻取長嶺山的決心。
而對于他的決心,蒙古兩黃旗固山額真阿代與達賴,卻另有些許想法,他們的陰暗心理作祟,自家旗中勇士損失慘重,那些滿洲人不折損上一些兵馬,他們又怎會甘心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還有那些隨軍進擊的外藩蒙古各扎薩克們,也多是這樣的心思作怪,他們甚至還有慫恿之意,其內心中的想法,與蒙古兩黃旗的阿代和逹賴無二。
其實,長嶺山之戰打到如今這個份上,除了多鐸之外,清軍各將也都己經有些猶豫,反倒是滿洲正黃旗的固山額真阿山十分堅決。
清國內部可不止是各王爺之間有競爭,其滿洲八旗的固山額真之間也同樣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系,正是如此,清國各王、貝勒、大將們才能實心任事,都想著多立軍功,好保住自己的地位。
阿山也同樣如此,他雖然現在是正黃旗的固山額真,然也隨時有被別人取代的風險!
此時,他先見鑲黃旗固山額真拜音圖鎩羽而歸,接著又見長嶺山上守軍明顯收縮兵力,竟然主動放棄了第一道防線上的壕溝矮墻。
這使得他認為,經過兩日激戰,明軍也是傷亡慘重,畢竟守山明軍就只數千人而已,哪像自己這一邊數萬人馬。
如何消耗得起?
而且,明軍區區數千人馬,接連兩日激戰,定必也是疲憊不堪,此時正是一舉攻克此地的最佳時機。
更何況,今日一戰,鑲白旗、鑲紅旗可是一副拼命的架勢,不止旗中甲兵大批列陣山下,就連兩旗中的巴牙喇勇士,都做好了隨時出戰的準備。
阿山思量著今日似乎是建功的大好時機,便主動找到豫親王多鐸,奮起請纓,自領一波旗中勇士,作為偏師,沿溪谷而上偷襲明軍主寨。
怎曾想,這一次的貪功,竟使他這位大清國皇帝信任的一代猛將,折戟長嶺山,將自己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此地!
…………
小小一座長嶺山,竟能表現出如此的堅韌,這完全出乎多鐸的意料之外!
他自白廟堡出發以來,沿途所遇明軍駐守之地,一個個如同摧枯拉朽般,毫不費力就全都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