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李過又連夜派出塘馬,催促后面的大軍趁夜急行,定要盡速趕上前來,好準備明日的那一場大戰。
等到他把這些事情都處理完畢,已經聽到了頭遍的雞叫聲,然此時離天色大亮還早,他也無事可做,便和衣躺在床上,蒙眬著迷糊睡去。
…………
大明陜西、三邊總督傅宗龍與保定總督楊文岳,昨天就已經在新蔡縣境內會師。
但新蔡縣城中的士紳們共議之后,卻是緊閉城門,說什么也不讓官軍入城,所以,他們無奈之下就只好在城南的岳城鎮暫時駐下。
他們二人的老營都留駐岳城鎮內,而雙方的大軍卻分散在汝水南岸的諸多村落間駐扎,另外,又派出一員游擊領著部分人馬,來到城下向新蔡知縣索取大軍所需的糧草供應。
新蔡知縣站在城頭上大聲喊著:“請將軍,回稟兩位總督大人,新蔡縣連遭天災兵禍,現城中也是十分困難,自救尚且不暇,實在沒有多余糧草供應大軍之需,萬懇見諒啊!”
城下的游擊怎能就此答應,只見他厲聲喝道:“兩位總督大人都持有皇上御賜的尚方寶劍,你這小小新蔡知縣,竟也膽敢違抗總督均命,就不怕兩位總督請出尚方寶劍,先斬后奏嗎?”
新蔡知縣聽這話后,也不敢再過分抗辯,只是回道:“且容我再同地方上的士紳鄉宦商量一下,請將軍回報兩位總督,本官定會盡力而為,定會盡力而為。”
他說畢便起身下城回衙,從此竟再不露面。
卻說這邊,傅宗龍與楊文岳二人在會師之前,就已通過信使往還,基本確定會師后的方略,那便是以穩重為上策。
可叫他二人無奈的是,連日來崇禎皇帝的催戰詔書卻日甚一日,就在昨天他們還分別接到皇上的手詔,限他們二人刻期剿滅闖逆李自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崇禎皇帝心憂國事,對內是流賊禍亂河南、湖廣之事,而對外便是與韃虜的錦州之戰。
但他卻從不細思解決的辦法,而只知一味的催戰,從不問及難處,也不管后果,這使得統軍在外作戰的疆臣總督們都是亞歷山大,個個一副手足無措之感。
他們都很清楚,當今皇上對于目前錦州與中原的戰局并不十分的清楚,對當前的作戰形勢更是茫然無知,只是在宮中隨便一想,又或是被那幫子無能文臣一忽悠,便即寫下手詔,令兵部頻頻催戰。
就如此刻的傅宗龍與楊文岳二人,他們如果遵旨進兵,實在是沒有把握戰勝“闖賊”,可如果不遵旨進兵,又要因此而獲罪,實是進退兩難之境。
將人馬安頓后,傅宗龍便請楊文岳來到他的中軍帳內,密商應對之策。
然而,他們商量來商量去,仍然未得善策,無奈之下只得按照他們原定的方略行事,暫不輕易與闖賊接戰,不往汝寧,而北走項城,以避賊之鋒芒。
其實他們是害怕官軍一到汝寧,便會被闖逆李自成的賊軍包圍起來,那時賊軍兵多勢眾,而己方非但兵力不足,更是糧草不濟,豈不全軍盡沒?
雖然,督師丁啟睿與平賊將軍左良玉的大軍,此刻就在信陽和光山一帶,但他們也懼闖賊勢大,這才向南進兵,避開闖賊,而去專打獻賊。
如今,又怎能指望他們再北上前來救援自己呢?
所以,傅宗龍與楊文岳才最終商定,還是先領大軍北上,趨項城、陳州方向進兵,而對此決策,傅宗龍的心里其實并不感到十分滿意,但他也無可奈何。
近兩年以來,傅宗龍一直在獄中度過。
如今,他明知局勢不妙,但一想既然當今皇上把他釋放出獄,又提拔他當了三邊總督,不管自己是死是活,也該盡心盡力,以報皇恩浩蕩。
現在方略定下,他不由嘆了口氣,說道:“楊大人,賊在西北,我反向東北,似此豈非難脫避賊之嫌?
倘若圣上見責,將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