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誠望著西方斜掛在天際的太陽,光芒依舊十分耀眼,仍是如小烤爐一般,照射在人身上登時便感到絲絲暖意。
這時,宣大聯軍已經與阿濟格所率領的滿洲鑲白旗和蒙古兩黃旗韃子兵,又大戰了一場,雙方互有損傷,但清軍終未能再度攻破宣大軍的營地防線。
經歷過第一場戰事之后,明軍各營也都有了對戰奴賊的經驗,防守益固,自然不是那么好攻破的。
而且,在張誠當眾斬殺臨陣脫逃的大同參將馬保中之后,大同鎮剩下的參將蘇大魏、游擊侯芳軻也都被其懾服。
尤其是,張誠對率先逃跑軍官和士兵進行核查,更將核查出來的十余個軍官,二十余個士兵當眾斬首。
此舉極大地震懾住了大同鎮官兵人等,使他們知道既然逃跑會被斬首示眾,還不如陣前用命,反而有更大的生存希望。
更何況,張誠與王樸兩位總兵大帥,都承諾在戰后會對各人封賞,無論戰死或是負傷,也無論功勞大小,都有賞賜。
當然,戰亡將士的撫恤肯定足額發放,受傷將士除了賞錢,也會盡心盡力醫治,而有功的各人賞賜也是加倍。
大同軍各營將士與宣府軍接觸日久,自然都知道宣府軍除了伙食好,錢糧餉銀也一直是足額發放,對于王樸的承諾或許還存有幾分猜測,但對于張誠的承諾卻無一絲懷疑。
而且,大同軍將士們也都知道,宣府軍在各營中都設有專門救治傷者的軍醫局,在軍醫局內醫官最大。
正是因此,自援遼以來宣府軍將士陣亡最少,便是得了軍醫局的好處,畢竟只要救治及時,許多戰場上的傷者都能夠存活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就算是缺了胳膊,又或是少了一條腿,那也總比死了要強吧?
所以,別看張誠當著大同軍眾將士的面,斬殺參將馬保中,以及那近四十門率先潰逃的左翼營官將軍士,但其他的大同軍將士們卻一點也不恨張誠。
他們甚至在心下想著,如果自己不是在大同軍中,而是在宣府軍中,那該多好啊!
看著宣府軍將士身上精良的鐵甲,手上閃著寒光的銳利武器,尤其是那些云州炮、云州銃,更是威力生猛,一個個都好生羨慕。
許多大同軍的官將軍士,甚至還在心里盼望著:“如果,宣府的張大帥,是咱大同軍的將主爺,那該多好?。 ?/p>
…………
吳三桂所部兵馬傷亡頗大,他在渡河之初與漢軍貳韃子的對戰中,就傷亡了許多士卒,那時的寧遠軍要么剛剛渡過女兒河,防線還不穩固,要么就是正在渡河,無法助戰。
而女兒河北岸固守的漢軍貳韃子,卻又是銃炮極多,就算他們軍中多是些小炮和鳥銃,但這些火器一旦多起來,可是比韃子弓箭更為猛烈的殺器。
即使如寧遠軍這般火器配備比例很高的軍隊,與其對戰之時,也被漢軍貳韃子的銃炮傷了好些弟兄。
不過,好在寧遠軍十分悍勇,他們很快就在北岸站穩了陣腳,再加上曹變蛟所部精騎及時渡河來援。
吳三桂的家丁精騎與曹變蛟的陜軍精騎相互配合,漢軍貳韃子這才被其擊退。
可吳三桂這邊的步卒與火炮正源源不斷,渡河而過之時,卻見北面曠野中,黑壓壓一片韃子虜騎策馬奔來。
萬馬踏地之聲,如滾滾驚雷,震顫著寧遠軍將士的心,而漫天的煙塵更是給人以極大的壓迫感。
望著北面奔來的奴賊大軍,吳三桂的面色也變得慘白起來,他不由對今日之戰十分擔憂,預感到錦州之圍,怕是不能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