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議既定,諸位總兵自然是各自散去,雖然張誠已在土城中為諸人安排下住處,但祖大壽卻急于回到錦州城中坐鎮,執意不肯留下。
吳三桂親自送舅舅祖大壽出土城北門后,祖大壽斥退左右單獨對他言道:“長伯,我觀這個張誠確實不比尋常,年歲輕輕便有如此心機,不惟強軍在手,最為難得的是其胸有大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不過,這個張誠非是不通情理之人,如今雖同在遼東與奴賊作戰,然其終歸還是要回返宣府,到時與我一西一東,既互不侵犯,又可遙相呼應。
你,可懂我的意思?”
吳三桂抬頭望著舅舅祖大壽,點首道:“舅舅放心,桂兒省得。此前在寧遠,便已與張誠這廝有所交集,只要他不插手我遼東地方軍事,便可做外甥的朋友。
如是不識好歹,插手我遼東事務,那就怪不得咱們不拿他當朋友對待。”
祖大壽看著吳三桂的眼神很是奇怪,一副若有所思之狀,片刻后,才緊握著他的手道:“長伯,總之這個張誠絕非等閑之輩,雖是我等亦不怕他如何,但多結善緣,總不是錯的。”
“是,桂兒記下啦。”
望著祖大壽策馬緩緩離去,吳三桂的心中也是五味雜陳,無論他如何努力,似乎總是差著張誠一籌。
吳三桂仰頭望向了漆黑的天空,看不到一絲光亮,一股強大的無力感忽然襲來,他只覺胸中一陣煩悶,只想大叫大吼幾聲。
可周圍還有自己部下與宣府軍的城門守卒,礙于顏面卻又不可如此,他重重嘆息一聲,招呼著部下緩緩往中軍行去。
另一邊,陳九皋正在與張誠、王樸二人大吐苦水,抱怨著自己被督臣調去為寧遠軍助戰,竟錯失了解錦圍的大功。
王樸見狀竟大笑著嘲弄于他,更使陳九皋心中懊悔不已,倒是張誠對他的一番安慰,使得他心頭重新升起一股暖意。
張誠對他言說,雖然打開援錦通道的是宣府軍,但若是沒有其他各鎮的奮戰牽制住奴賊主力,又怎會有宣府軍今時的戰果。
所以這解除錦圍的大功,自然并非宣府軍一家獨有,各鎮官軍都是有大功,要他無須為此擔心。
因尚處于戰時,奴賊隨時可能會前來夜襲偷營,張誠只是簡單備下了一些飯食,并未準備酒水,不過因今日戰馬死傷極多,馬肉自然就成了主食之一。
席上燉馬肉、烤馬肉等應有盡有,不過,洪承疇就如當初的盧象升一般,對于肉食并不是十分感興趣,他所食并不多。
但洪承疇的興致卻十分的好,席間還多次以水代酒給幾位總兵鼓勁。
酒宴過后,薊遼總督洪承疇與其他幾位總兵都各自回到自己住處,因洪承疇已將臨時行轅設在土城,所以張誠便將北面那處中軍大帳,讓與總督洪承疇。
而他則在城西立下了自己的軍帳,吳三桂、陳九皋二人自然也是安置在城北總督行轅附近,而大同總兵王樸的中軍帳則是設在了城南位置。
…………
當晚,戌時三刻,張誠才回到城西宣府鎮中軍營駐地,便即看到虎衛營中部左哨總石猛,正站在自己中軍帳外,看上去似乎十分急切的樣子。
還未待張誠發問,石猛便急切上前一臉愁容,帶著哭腔急急道:“大帥,咱林頭怕是……”
他說著便即哽咽起來,竟說不下去了,張誠見狀急問道:“猛子快講,你家林頭傷勢究竟如何了?”
原來,張誠在此前只是得報林芳平在戰場上負傷,且傷情較重,但因祖大壽與洪承疇接踵而至,他還一直未有時間看望林芳平。
石猛見將主爺張誠問得急切,忙回道:“回大帥,施……施醫官說林頭……怕是難……難活啦……”
張誠聽他斷斷續續講完,心中也是咯噔一下,林芳平在張誠穿越而來之初,便即作為隨身親兵陪伴在他的身邊,可以說是張誠最親近的身邊人之一。
而今,突聞噩耗之下,他竟然一個趔趄差點癱倒,幸好隨侍在旁邊的義子張成芳眼疾手快,急忙上前扶了他一把,這才避免了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