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勇毅軍中的大多數將士,都已經習慣了嚴苛軍律軍規的約束,所以在這樣的群體之中,戰士們也就都遵守規矩,沒有人愿意做那個出頭鳥,去挑戰嚴苛的軍令。
現在,魏知策對于大關頭莊老人們的請求,自然是滿口答應,如此一來,他的騰蛇營與剩下的那二百多莊民便成了一家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這不但對魏知策固守營寨有所幫助,這些人將來還可以成為勇毅軍在河南的宣傳者,四處去宣揚勇毅軍的仁義。
自打這十幾個半大孩子加入騰蛇營后,莊子里百姓對魏知策他們的態度也徹底轉變,不但主動要求幫著挖壕,修整莊墻,甚至還拿起了鋤頭鍬鎬表示,一旦賊人攻進莊內就與他們拼死一戰。
魏知策的營寨規模極大,其東面緊鄰劉家河,而南、西、北三面環繞大關頭莊建起兩道寨墻,在這兩道寨墻之間,還有兩道花籬和一道深壕。
而在外側寨墻的外面,更是有四道花籬和三道深壕,以及兩道厚實的矮墻,這些深壕都是彼此連通的,看上去縱橫交錯毫無章法,但其實內里卻是四通八達,宛如后世的交通壕一般。
在這些深壕的內側又有許多的短坡道,可以使得深壕中隱藏的戰士,隨時沖上地面來阻擊敵人,同時在深壕上面還鋪設了許多的厚木板,以便于地面上的戰士來回轉移。
魏知策在自己中軍營大帳前的土丘上,還搭建起了一座三丈高的堅固木臺,用于觀察整個大營防御圈的一切動靜。
…………
五月二十日,天晴,百里無云,放眼望去,大地一片靜寂的綠色。
辰時中,一些零星的賊軍騎兵開始現身大關頭莊騰蛇營駐地西面,他們三五成群地策馬緩行,時而駐馬隔著花籬壕溝向營區內眺望,時而策馬急奔遠去,時而又彼此交談著什么。
巳時起,越來越多的賊軍馬隊奔騰而來,遠遠望去,成百上千的騎兵策馬奔騰,踏在大地上發出“隆隆”聲響,那場面別提有多震撼。
“該來的,終于來啦!”
魏知策的神情十分平靜,既不顯得很興奮,也見不到一點擔憂之色,就連說話的語氣都平靜得很:“傳令,各營戒備,提前開飯,全力做好迎戰準備。”
“喏。”
旁邊的中軍官于得水大聲接令后,立刻吩咐傳令親兵分向各營傳令去了。
他面色平靜地再次舉起望筒,向西面望去,只見不停翻騰的飛揚塵土中,一隊隊的賊兵馬隊不斷現身出來,雖然距離很遠,但他們的裝束依稀可見。
“看裝扮很多該是陜兵的樣子,沒想到這剿賊剿賊,剿到最后竟然成了咱們同陜兵的戰斗,你們說可笑不可笑?”
鎮撫秦大忠這時也才放下手中的望筒,面色沉重地說道:“朝廷無能,奸臣當道,致忠臣良將不得盡展所能,反而處處受制于賊,得了個兵敗身殞的下場。
十一年時的大好局面,到今日已毀于一旦,兩任陜督敗亡,不知多少陜兵因此投賊,這些靠國帑養起來的精銳邊軍,今日竟成了國朝的掘墓人,這……誰又能想得到呢!”
“幸虧有永寧伯,若不然……這煌煌大明就算不亡于流賊之手,也難逃被遼東韃子屠戮的命運。”左部步兵千總鄭有金的話,可謂是擲地有聲。
魏知策聞言后默不作聲。
鎮撫官秦大忠與賀飚不同,他原本只是一名普通軍戶出身的戰士,因學習識字很快,且又很是沉穩干練,才被張誠提拔重用,所以他對于永寧伯十分忠誠,幾乎已經到了心中“只知有永寧伯,而不知有皇帝”的地步。
此刻,他聽了鄭有金的話后,面色凝重地點了點頭,道:“永寧伯乃天上星宿降世,專為拯救天下蒼生而來,我等有幸追隨永寧伯麾下,自當拼盡全力輔佐永寧伯,結束天下之紛亂,還百姓以安定。”
陪在魏知策身邊的還有后部騎兵千總季東來,他原是宣府游擊唐先成游兵營中的千總,后來隨唐先成一起歸附在張誠麾下,被編入騰蛇營中仍任千總。
勇毅軍體制與大明別處軍鎮不同,勇毅軍里的千總官在別處已經相當于游擊的職銜,這不僅體現在餉糧,更是體現在地位和戰力上。
所以,季東來對于張誠的安排十分滿意,而且在遼東與建奴作戰的時候,他就見識到了勇毅軍的戰力,試問又有哪一個當兵的不崇拜強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