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請督帥寬心。”
“除卻你自己要嚴守朝廷律法,麾下一干參將、游擊,也需謹遵朝廷律法,不得肆意妄為之。”
“是。汝才,一定嚴格約束他們。”
“嗯。”
至此,羅汝才這邊就安排完了,永寧伯張誠也不再搭理他,而是轉頭與另一邊坐著的守道袁樞聊了起來。
…………
袁樞對于永寧伯的舉薦只是簡單提了提,略表一點謝意,并未有何過多的感激,像他這種文官對于朝廷武將天生就有輕視之心。
即使張誠已經是剿賊提督,又貴為永寧伯爵,那又如何呢?
不過,相比于其他朝廷文官,袁樞還算好的了。
他畢竟為人正直,又忠于朝廷,更心系百姓,而最為難得的還是他曾破家散財募勇,親冒矢石,登城與賊寇廝殺過,不似那些文人只會嘴上說說。
正是因為袁樞是一個知兵之人,所以他才會對永寧伯的征戰事跡有所欽佩,不惜言辭地大加贊揚,尤其是此番殺敗闖賊,收復中原之事。
對于袁樞的贊揚,永寧伯自是坦然受之,但卻也及時止住袁樞的話頭,對他說道:“袁公,本伯此番推薦你來睢州出任守道,看重的正是袁公忠君愛民之心。
想當初老尚書袁青天巡撫登萊時,受命贊理東征軍務,備兵防海,節制毛帥,同互為犄角之勢,一舉收復遼南疆土,用間招降劉愛塔,對建奴牽制作用明顯,于國朝大利。
而今,袁公又以文統武,延續老尚書之遺志,鎮守歸德府,必能剪除流寇賊患,恢復河南安定,成不世功,以報天恩。”
永寧伯對于袁可立的推崇之言,以及對于袁樞的期望,使得袁樞大為感動,他從椅子上站起想要參拜永寧伯。
卻被張誠及時以手將之托住,袁樞開言說道:“袁樞一介文人,難當永寧伯如此期望。然睢州乃樞之家鄉,樞必會盡心守護,使地方安定,百姓安康。
然流寇之勢極大,已非樞之力,可以抵擋,樞愿在永寧伯幕下聽用,輔佐永寧伯,籌謀錢糧,供永寧伯大軍與賊征戰。”
“袁公請坐。”
待袁樞重新坐好后,張誠又接著說道:“袁公,睢州我便交予你跟汝才二人手里,你理政治民,勸導農耕,收繳錢糧租稅。汝才,負責地方防務,操演軍兵,守衛地方免遭賊寇襲擾。
待睢州安定下來,本帥還要舉薦你入商丘,巡撫歸德,守護梁宋地方。”
不待袁樞有所表示,張誠又繼續說道:“為了便于你在地方上行事,本帥撥付給你一百名戰士,以此為基礎,組建守道標營,員額就先定在兩千人馬。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