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此刻,他正拿著幾張繪滿復(fù)雜圖形的絹布,與幾位蜀地本地的官匠和幾名穿著“俠客盟”服飾的年輕人激烈討論著。那絹布上,正是經(jīng)過睢陽實戰(zhàn)檢驗、并由李白和羅七等人進(jìn)一步完善的守城重弩改進(jìn)圖,以及……“青陽火”的初步煉制流程簡化版。
“……這里,承力軸必須用百煉鋼,不能用普通的熟鐵,否則承受不住新式弩臂的拉力!”
“羅師傅,百煉鋼成本太高,能否用疊鍛法替代?”
“可以一試,但性能會打折扣……還有這‘青陽火’,猛火油好找,但其中幾味助燃和增稠的藥物,蜀中未必齊全,需尋找替代品……”
“羅大叔,我們‘俠客盟’在峨眉山有幾個藥圃,或許能找到類似的藥材……”一個年輕的俠客盟弟子插話道。
就在這時,一名仆役匆匆進(jìn)來,在羅七耳邊低語幾句。羅七神色一肅,對眾人道:“諸位,高內(nèi)侍(指肅宗派來的宦官)派人來催問進(jìn)度,我去去就回。圖紙和藥單就按剛才議定的方向,盡快試制樣品!”說罷,他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走出工坊。
他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shù),更是睢陽不屈的精神和與叛軍作戰(zhàn)的第一手經(jīng)驗。這些,對于偏安一隅的蜀中朝廷和工匠體系來說,是無價的財富。李白透過羅七這枚“火種”,仿佛能看到,更精良的守城器械和更可怕的燃燒武器,正在這“天府之國”悄然孕育,只待有朝一日,成為反攻的利刃。
視線再次轉(zhuǎn)換,投向廣袤的河北、山東敵后。
一處荒僻的山谷,篝火旁,圍坐著幾十名衣衫各異卻都帶著彪悍之氣的漢子。他們是活躍在敵后的一支義軍,首領(lǐng)名叫燕十三,曾是江湖上小有名氣的刀客。
此刻,燕十三手中拿著的,是一張被摩挲得有些發(fā)毛的粗紙,上面歪歪扭扭畫著人形和簡單的呼吸示意,正是那《凈邪導(dǎo)引初篇》的再簡化、再口語化版本。旁邊還有一個義軍郎中,正在用一口破鍋熬制著草藥,空氣中彌漫著“凈毒散”那特有的、略帶辛辣的氣味。
“弟兄們,都跟著練!別偷懶!”燕十三聲音沙啞卻充滿力量,“這是睢陽那邊用血換來的法子!能讓你在被那群狼崽子(指圣狼軍)的毒氣熏到的時候,多撐一會兒!能讓你受傷中毒后,多一分活下來的指望!”
“老大,這玩意兒真有用?”一個臉上帶疤的漢子甕聲甕氣地問。
“廢話!”燕十三瞪了他一眼,“前幾日遭遇戰(zhàn),二狗子被對方的箭擦傷,傷口發(fā)黑,就是用了這方子配的藥,硬是扛過來了!要擱以前,早他娘的去見閻王了!都給我認(rèn)真點!”
篝火映照著這些在敵后艱苦卓絕戰(zhàn)斗的漢子們堅毅又帶著些許期盼的臉龐。他們或許不懂高深的武學(xué)道理,但他們相信來自睢陽——那個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的城池——傳來的任何一點可能增加生存幾率的東西。
李白的神思仿佛跨越千山萬水,看到了江淮村莊的導(dǎo)引術(shù),看到了蜀中工坊的緊張研制,看到了敵后義軍的篝火傳習(xí)……一幅“星火燎原”的畫卷,正在這破碎的山河之間,頑強地、無聲地鋪展開來。
他的努力,睢陽的犧牲,并沒有白費。
希望,并未隨著孤城的陷落而湮滅。
它化作了萬千微光,散落四方,在每一個不甘屈服的靈魂中,悄然燃燒,等待著燎原的那一天。
站在荊襄之地一座無名山崗上,遙望四方,李白深深吸了一口氣。眼中的疲憊被一種更深沉的力量取代。
火種已生根,正在遍地開花。
而他的路,還要繼續(xù)。
喜歡詩劍行:李太白穿越錄請大家收藏:()詩劍行:李太白穿越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