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樣設備,在國內堪稱稀有,即便能買到,也要花費至少十萬到十五萬元的外匯!
更要命的是,他們需要定制全新的超精密模具,用于壓鑄機芯的底座和外殼。
這套模具的開模費用,報價高達三十萬人民幣!
“林總,市里那幾家銀行一聽我們要貸款,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財務愁眉不展,“他們說我們沒有固定資產抵押,風險太大。現在賬上的三萬塊錢,連下個月的工人工資都發不出去了。”
林逸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
他知道,遠航這種技術型輕資產公司,想從體制內的銀行拿到錢,無異于癡人說夢。
第二座大山:人!
要實現批量生產,遠航現有的一百多名工人是遠遠不夠的。
他們至少需要擴大一倍的人手!
“林總,招人是小事,難的是招到合格的裝配工和質檢員!”人力部的新部長孫浩一臉苦惱地匯報,“vcd機芯的裝配和質檢要求太高了!能達到微米級操作水平的工人,全市都沒幾個!”
“我們只能從零開始培訓。但培訓一個合格的裝配工,至少需要三個月!而且培訓成本極高,這樣下去,根本趕不上高市長給我們定的半年投產的時間點啊!”
這兩個難題,一個卡在資金命脈,一個卡在生產命脈,任何一個解決不了,都將導致“啟明星”計劃胎死腹中。
林逸沒有抱怨,更沒有泄氣。
他知道,真正的考驗往往不是在技術上,而是在資源整合和商業運作上!
林逸迅速找到了高振邦。
“市長,我需要您幫我聯系兩個人。一個,是市進出口貿易公司的王經理。另一個,是市物資局的老宋。”
高振邦雖然不明白他要干什么,但還是立刻幫他約了人。
在一家茶館里,林逸直接問道:“王經理,你們進出口貿易公司,最近有沒有一批滯銷的‘電子元件’?比如大批量的電容、電阻、集成電路板這些?”
王經理一愣,點頭道:“有啊!國內電子產品更新慢,我們進口的日本電子元件,有一大批型號老舊,或者需求量小的,堆在倉庫已經快兩年了,總價值估計有七八十萬!占壓了大量的資金!”
“好!”林逸眼睛一亮,“我用我的技術,跟你們換!”
“換?”王經理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