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丸還有一個特別的功效,能識別有靈力波動的邪惡事物,尤其是活物,針對的就是魔門和修羅兩道,蘇藝在其中添加了青陽道門獨有的靈藥驅(qū)魔散。
鄭九是天生的玄陽體,對靈力非常敏感,白日里大戰(zhàn)時,蘇藝將紅丸交給他,就是要他警惕并識別突然出現(xiàn)的魔修。
一個小罐子里一共十一枚紅丸,對鄭九來說是保命的東西。
其次便是書,一本古武拳法,一本青陽道門的陣法要述。
最后一本,是蘇藝親筆寫下的,叫《青陽舊事》,就如同日記一樣的回憶錄,但在最后兩個章節(jié),大篇幅記述了青陽道門排名前五的《破元劍法》。
在鄭九十歲那年,蘇藝曾嘗試教授他拳腳和劍法,但當(dāng)時的鄭九興致不高,三天兩頭往要塞外面跑,教習(xí)的效果相當(dāng)拉胯。
作為青陽道門的棄徒,蘇藝也沒有心情收徒。
既然沒有師徒名分,他便懶得管,于是想起來就教兩手,想不起來,問都不會問。
當(dāng)然,現(xiàn)實條件也相當(dāng)嚴(yán)酷,沒有靈氣,沒有修行必須的靈石和丹藥,鄭九幾乎沒有筑基的可能,只能練體,走古武的路子。
以前,這些東西對鄭九來說都無甚價值,他的心,野的似乎總也收不回來,可是自從找到舊居并經(jīng)歷了與胡人的戰(zhàn)斗后,鄭九終于回過味兒來,但為時已晚,想教授他的蘇老夫子,斯人已去。
還有幾塊碎銀,一塊已經(jīng)磨光了字跡的銘牌,老頭兒的文房四寶丟在了老街的破房子里,鄭九懶得拿,就這么多。
鄭九暫時不會再回要塞,決定在大漠里溜達些時日,找機會為蘇老頭報仇,蘇藝的離去,對看似的淡漠的鄭九打擊巨大。
若是能得到仙人的收留,自然是好的,只是……鄭九更愿意相信是老頭兒臨死前為鼓勵他活下去而誆他的。
想著心事,鄭九沉沉睡去。
月色漸淡,距此不遠(yuǎn)處的一座山峰上,一雙眼睛隨著淡去的月光消失不見。
上谷鎮(zhèn)在雙峰要塞正北百里外,南接尕青山東北緣,西北臨遼闊的大荒灘,在大荒灘的東南邊緣錯落分布著大小不一的山巒。
其中一座山,終年霧氣繚繞,被喚作云臺山,山上有一座小小的道觀,不知建于何年何月。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道觀里只有兩個人,一位瞎了眼的老道士,還有一個看上去十二三歲的小道童。
建在人跡罕至的荒灘邊緣,道觀的香火自然不旺,老道士卻枯守在此處三十年,而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道童,似乎總也長不大。
今日,剛剛做完早課,老道士身子不舒服,回房歇息去了,小道童則坐在山門的門檻上看云海。
云海的下方就是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大荒灘,荒灘內(nèi)罕有活物,風(fēng)沙終年不斷,氣溫低的嚇人,除了修士,很少有凡人涉足。
據(jù)說大荒灘在數(shù)千年前是一片大澤,周圍遍布山林沃土,但不知后來發(fā)生了什么大事,這片大澤在一夜間消失了,林木失去了水源,漸漸枯死,沃土也變成了死地。
忽然間,云海翻滾,似有強勁的氣流涌動。
道童面色凝重,眉頭緊鎖,雙目死死的盯著云海中的某處,但很快,他發(fā)緊的眉眼微緩,扭頭沖觀內(nèi)喊道,“師尊,似有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