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倆人回來告知大伙兒,好像河灘上也沒有吃食,補給沒辦法自行強渡,當官兒的正在想辦法,可能要征調(diào)民船。
“那最好。”鄭九累了,話也懶得說。
“可是,打了一天了,人人都餓著肚子。”
“先想著能不能活到明天吧。”
“為什么?你好像心氣兒一下子就沒了,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馮啟年很奇怪。
“信不信魏人會在夜里出擊,將這河灘、山坡上的人殺個精光?”
“不會吧,魏人若有這個本事,也不會敗退進要塞。”
“魏人之前敗了,是為了避開我們的銳氣,人家躲到要塞里吃喝休息,我們呢?喝西北風,拖拖拉拉的銳氣早沒了,你還指望能攻入人家要塞?”
馮啟年語塞,他出身武道世家,自然是讀過不少書的,歷史上很多著名的戰(zhàn)役,都非常經(jīng)典的詮釋了何謂衰兵必敗和衰兵必勝。
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身處險境而未失銳氣的軍隊,因為有強大的精神支撐,往往會爆發(fā)出驚人的戰(zhàn)斗力,反敗為勝,他們不是真正的衰兵。
真正的衰兵,是身處險境,又喪失了銳氣的軍隊,注定會失敗。
“那……我們總不能坐在這兒等死吧?”馮啟年意識到了事態(tài)嚴重。
“若是不想死,只能離開。”鄭九道。
“你的意思是逃?”馮啟年立刻壓低了聲音。
“什么叫逃啊?說的這般難聽,我們是按照毛將軍深入大魏境內(nèi)的既定目標奮力拼殺。”鄭九這番話義正言辭,隨后便壓低了聲音道,“沿著身后的這條山脊一直往北摸,反正是魏人的地盤。”
“天這么黑,那山崖太陡峭了,很危險的。”
“總比被魏人殺了強。”鄭九言已至此,閉目養(yǎng)神,不再說話。
馮啟年撓撓頭,知道鄭九的話很有道理,可是又好像沒完全聽明白。
“他的意思的是,帶上愿意走的人一起走。”
一直很安靜的王九忍不住開口,一句話便讓馮啟年恍然大悟,個別人不經(jīng)上峰同意脫離戰(zhàn)隊,那便是逃,一大坨人,打過招呼后離開,那就不算了,大家是為了執(zhí)行將令。
明白了意思,馮啟年就好安排了,立刻又把那兩個能說會道的家伙喊來,“再去一次,催要糧草,弟兄們餓瘋了,實在不行,弟兄們就自己找食兒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nèi)容!“還找毛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