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同意帶上這些人,鄭九是有私心的,仙師們不打架了,河灘的戰斗也暫時休止,可背后那雙眼睛始終就沒離開過。
他若是與何馮啟年跑了,恐怕后續的麻煩不斷,但是帶上一幫子人,仙師至少要摸清楚情況再做計較吧。
另外,不出兩個時辰,河灘上便會再起戰火,魏人一定會將渡河的周人趕盡殺絕,不是胡亂猜的,是根據事實情況判斷。
魏人雖敗,但不亂,退回要塞后十分低調,甚至都沒有對近在咫尺的流民發動任何襲擊,哪怕是弓弩齊射一兩輪也好,恐嚇住對手,為鞏固防御爭取時間。
什么都沒做,便是以示弱的方式蓄積力量。
有了如此判斷,鄭九便不會再呆下去,對身邊這些好不容易挺過數次大難的人也于心不忍。
若是真的再起戰端,仙師是顧周軍,還是顧鄭九和馮啟年?
也不好說。
腳下這座不知名的山非常險峻,呈西北東南走向,仿若是平地拔起的一道波瀾起伏的屏障,沿著山脊攀爬,左側便是懸崖,一旦失足,必然摔個粉身碎骨,右側是陡坡,滾落下去同樣活不成。
不像山路的山路,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人攀爬,寬的也不過夠兩三個人的身軀周旋,
上城縣城天然的屏障,卻成了一幫子螻蟻求生的唯一之路。
鄭九可不是亂帶路,在坡子上躺著的時候就放飛了一只小物件,一只比麻雀大一點的飛行法器。
嚴格來說,這只做工粗造、通體都是竹蘼子和紙糊的飛鳥不能算作法器,充其量是一種法術道具,木華道人可能一時心血來潮,胡亂煉制一番,此物居然可以認主了。
認主后的飛鳥,可以充當一只移動的眼睛,能看到很遠的地方。
山巒雖然兇險陡峭,但向北延綿不過三四十里便有斷開的峪口,有下山的小徑可循,只要小心一些,是可以攀爬通行的。
而且在山巒北段的東側,有一處面積不大的平原,是上城縣所屬的西平壩,也是該縣重要的產糧區,再往東,有一座偽裝的驛站,其實是魏軍的一處軍糧輜重周轉站。
鄭九瞇著眼養神,養了一個時辰,實際上是通過飛鳥法器看了一個時辰,沿途兇險利弊均已胸有成竹。
“把這個發下去,一二十個人用一顆,數量有限,不夠了也沒辦法?!?/p>
鄭九轉身交給馮啟年一個沉甸甸的包袱,隔著兩層布都能散發出微光,打開一看,里面是一顆顆棗子大小的夜明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不止馮啟年,周圍的泥腿子們幾乎人人驚呼怪叫。
夜明珠!
一顆都價值連城!
這姓鄭的家伙洗劫了國都么?怎地會有如此之多的夜明珠?!
看這包袱了,夜明珠至少得有五六十顆吧?
“別特么瞎叫,這是紅鯤魚的眼珠子,不值錢,夜間能發光,給大家照明用,若是哪個敢貪墨爭搶,摔下山崖,可莫要怪我鄭某人事先沒有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