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上,這次胡人恐怕蓄謀已久,趁我大周虛弱之際暗中布局,手段一定隱蔽狠辣,莫說繡衣衛和府衛軍,就是隱閣方面也是剛剛知道消息,微臣想,此事只需敦促五皇子在加緊查辦的同時,要拿出切實有效的法子,如何防范和杜絕細作的滲透,而不是……”
工部尚書劉斌壯著膽子諫言,也確實想為李希說幾句話。
“你不要說了,此事我自有分寸,當務之急,兵部會同戶部盡快拿出章程辦法,如何應對來犯之敵。”
“戌時,朕要看到結果。”李戴士說著擺擺手道,“都散了吧。”
重大軍情,委實沒有多余精力討論別的事情,隨后,李戴士將跟著的太監和隨從全都打發掉,自己一個人出了圣元殿,急匆匆的跑向后面的翠薇堂。
萃華宗修士,鐵劍峰峰主羅方山便居住在翠薇堂內。
在大魏臨倉城一戰,羅方山亦是受了傷,境界險險跌落,好在手里還有幾粒十分珍貴的丹丸,再加上日夜勤勉修行,總算恢復傷情并穩住了境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所以,來到永安城坐鎮,羅方山基本足不出戶,除了李戴士,一概不見任何外人。
今日軍情重大,便偷不得懶了,其實早在王川得到情報前他就知曉了一切,并不著急。
“胡人此番不過是借機發難,裝腔作勢,能撈到好處最好,撈不到便無法持久,只要大周頂住他們第一波強攻,某敢斷言此戰必然虎頭蛇尾,胡人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下去。”
“話雖如此,可大周畢竟元氣大傷,恐怕……”
“你是一國之君,態度是否堅決,關系到整個臣民的士氣,某再給你吃一個定心丸,此番胡人進犯,沒有魔門修士出手,你大可放心。”
這倒是個好消息,也的確是個定心丸,只是羅方山為何如此肯定?當然,這番話李戴士只能憋在心里。
“目前以大周國力,還能湊出多少兵馬錢糧?”羅方山又問。
“府軍殘部整合起來,最多還能湊出七八萬人,至于錢糧,實在捉襟見肘,各郡統計上來的災民尚有數十萬眾沒辦法賑濟,缺口很大,加之又要推行……”
“行了,七八萬人也夠了,西北邊鎮大概還有三五萬人吧?”
“回仙師,邊軍常備是五萬人,但實際有三萬就不錯了。”李戴士實話實說,凡是邊鎮,吃空餉是普遍現象,此事兵部知道,首輔宰相知道,他李戴士也清楚。
但是沒辦法整飭和杜絕,若要想那些有經驗的將佐安心駐防,便要恩威并重,既要控制空餉規模,又要給他們甜頭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是必然的。
“兩軍實力大差不差,對方十五萬,我們也能湊個十來萬,關鍵是錢糧,就算是國庫空的連耗子都不愿意待著,也要想辦法挖出些東西來。”
作為一名修士,羅方山實在不懂什么治國理政,即便是打架,也只知道抄起手中的劍,把對手往死里干,實在是糙的一塌糊涂,但能指出關鍵問題,也實屬不易。
但錢糧這個關鍵問題,李戴士也束手無策,一臉愁苦。
“那些個世家貴族、商賈富戶總能湊出些軍資吧?”
羅方山此言一出,李戴士差點哭出來,臨倉之戰就讓那幫孫子吐過血了,差點弄出亂子,這次又來?戳著脊梁骨罵是小事,這幫人是真敢有反心的,就算不反,也會搞出大事情。
“堂堂一國之主,還懼怕了這些腦滿腸肥的遺老遺少?”
羅方山冷笑一聲,他是不懂什么權謀,不懂什么綏靖和柔和,他只知道手中有劍,但有不服者,殺了便是。
“茲事體大,絕不能操之過急,軍政要務,治國理政還需依靠這些人,另有,這幫老狐貍總會想著法子把吐出去的肉再從百姓身上咬回來,否則……”
“沒什么否則,事情先定下來,凡田產土地達到一定規模的商賈富戶,凡官居二品以上、并領有爵位誥命的人,都需湊銀子,具體怎么個標準,你擬吧,限三日內湊足紋銀兩百萬兩,糧草三十萬石,凡抗命者,殺!”
羅方山說完,抽出身邊的長劍遞給了李戴士,“拿去,你下不了手,我來。”
李戴士這個后悔,早知道不來找羅方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