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默聲的要求讓鄭九頭大,馮啟年當時也是這么個要求,結果許下的承諾成了空泡泡,眼下馮啟年生死未卜,鄭九是有心結的。
而且瘟疫爆發,也很難說走就走。
“不方便也不要緊,借我些盤纏,我亦可自己以去。”
“還是我陪你吧,按你這種走法,怕是要走上一年也未見得能到齊國。”
“你莫要嘲笑我,實話跟你說,眼下的瘟疫,或許老祖能知道些端倪。”
“哦?果真如此?”
“呵呵,信不信由你。”馮默聲還是那般狡猾、市儈,但鄭九寧可信其有,因為這與他之前的推測,在邏輯上相符合。
白趙宋三家聯手要滅掉比他們更為古老的武道大世家馮家,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單單只為了兩本秘籍?
至少鄭九認為這個說法還是有些牽強,其中一定還藏著更深得秘密,從馮啟年的像便秘一樣的行事風格便能看得出來。
馮家老祖一定是知道什么武道大世家的什么秘辛的。
說出發便出發,兩人立刻脫掉雜役穿的粗布短褂,換上了質地不錯的長衫,扮作行商模樣,出了下川縣,在一處集鎮買了三匹快馬后一路向北而去。
按照鄭九的規劃,不再走經含山、相城和彭州這條危險的南線,而是改走北線。
在大勝關向東北離開大周,擦著晉國和魏國交界地帶進入燕國,在燕國的汝城轉道南下,向東南一路橫穿趙國,進入齊國北境。
北線比南線明顯繞遠,但相對安全,而且此次只需要注意保持低調不惹事,談不上有多大風險。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上次與馮啟年一道之所以危險重重,主要是因為營救馮啟年后暴露了行蹤身份,之后鄭九又殺了把戲門的一名分舵主,導致被白家人盯的死死的,才會麻煩不斷。
而馮默聲已經在中原地區銷聲匿跡了好幾年,不少人早已將他遺忘,遠沒有馮二公子引人矚目。
事實證明,北線確實好走,畢竟是在大周境內,二人不急著趕路,邊走邊聊,也是邊看,每日保持百里左右的路程即可,不到半個月,已抵達北勝關。
北勝關已經沒有關隘了,只有扼守南峪的軍營,大周在此處常備守軍多達五萬人,壓力是非常巨大的,銀子花出去如流水。
羅剎國這兩年很老實,哪怕是胡人在西北進攻大周的時候,羅剎人也沒有趁火打劫,主要還是第二次北勝關大戰,把他們打怕了。
直到現在,鄭九還記得萃華宗那位豪氣干云的修士,他一刀劈開了取代北勝關的圍墻,然后說的那句話,“畫地為牢,如何能打得贏對手?”
這番話氣貫長虹,不僅鼓舞了當時所有參戰的萃華宗修士,也給大周將帥當頭棒喝,實力強橫的國家,從來不需要筑起什么關隘來防御國土,膽敢有來犯之敵,殺了便是。
就連鄭九,也深受這句話的影響。
可是,現在的南峪口還是筑起了圍墻,這似乎是周人、乃至中原列國共同的傳統,或者說是一種心結,總以為在邊關有個城墻圍著更踏實一些。
其實,還是缺乏實力和自信,現在的大周國內憂外患,也不好指摘什么。
但那位修士的豪言最終踐行在臨倉城之戰,殺的青陽道門不敢再生是非,殺的魏趙宋三國主動派使臣跑到大周求和,只恐這是大周國最為輝煌的時候。
遺憾的是,無論是談真人之后的萃華宗,還是現在的李戴士或李默魚,他們還能記得多少,又理解多少?
一番感慨,鄭九和馮默聲二人在夕陽的映照下離開了大周國,正式進入魏國北部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