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后污垢亂濺,塵土飛揚,有很多黑黢黢的影子驚慌失措,四散而逃,鄭九看也不看,昂首闊步,直奔頭道門后的正殿。
原本在香火和燭光襯托下的煌煌大殿突然變得昏暗、陰森。
香案上方供奉的城隍金身似乎亦隨著光線的變化而斑駁,栩栩如生的面龐也顯得隱晦莫名。
此地城隍供奉的是千年前的大司空羅玉,曾為齊國治理水患立下赫赫功勞,告老回鄉后又忙碌于治理蒙城當地的當陽河,因年老體弱累死在堤壩上。
此等功績被百姓所敬仰供奉,亦被天庭正神位,封為蒙城城隍。
終能見城隍,鄭九也總算松了口氣,證明路子找對了,不僅僅是因為他反復推敲嘗試,還有了符文的指引,初窺于道,方知鬼神之事。
推倒山神土地廟重建,是重塑香火的行為,不僅可以蕩滌渾濁,清理污垢,也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整飭行動,用官話說叫反向詰責。
土地公再小亦是被冊封的正神,香火重新旺起來也是召喚土地歸位,如此大的動靜,城隍裝看不見是不行的,也沒辦法藏,所以鄭九上門,便不能再用法術避之不見。
“小可鄭九,見過城隍老爺了。”
“……”
大殿內并無聲音回應,但城隍金身塑像的面部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展現出驚訝、震怒、鄙夷、不屑等復雜情緒。
“小可為那些死去的冤魂而來,枉死之人入不得地府,不知您治下的那些土地公們都去了何處?總要給這些孤魂野鬼指個去處吧?”
“……”
城隍的表情有了新的變化,鄙夷的情緒緩和了很多,但不屑和震怒更甚。
鄭九沉默,似乎在凝神傾聽,片刻后又道,“您的意思是說地府越過了您的權限直接來拿人?那么明知如此,您為什么還會給那些并非鬼差的小鬼讓路?”
城隍的表情漸漸凝固,那種震怒的情緒也褪去了,似乎有難言之隱,鄭九繼續作傾聽狀,好半天方聽明白了。
“就算有十殿喻令,那些山神土地總不歸地府管吧?他們因何會在出現瘟疫之前離開香火之地?作為一地城隍,您應該比誰都清楚才對,您說呢?”
“有酆都帝君相邀,又有誰敢不去?”
城隍終于開口說話,把鄭九嚇了一跳,酆都帝君算是地府最大的主事了,統領酆都和十殿閻羅,主掌陰司地府。
若按仙品來算,那至少是金仙了,當真招呼一聲,莫說這些山神土地,就連城隍都不得不聽從號令。
如此地位的大仙家召集這些山神土地做什么?
莫不是這些因瘟疫產生的生魂與酆都之主有關?鄭九忽然就有了一種很荒唐的想法。
可若非如此,邏輯上便說不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