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軍,我們雖然師出有名,但這么久了,我軍好歹該有一個正規的番號吧?”行軍途中,與將領之間竊竊私語不同,謀士劉士功一直伴隨在鄭九身側,借機諫言。
“很重要么?”鄭九原本心不在焉,但忽然覺得劉士功的話有一定道理,他的隊伍是雜牌軍,雖然借著周方的名頭行事,但并未被韓國朝廷承認,這樣對收攏軍心很不利。
“當然重要,名不正則言不順,有將軍您在,將士們自然是人人用心,卻也架不住外面不知道的人指指點點,說咱們是烏合之眾。
“若想讓整支隊伍士氣大振,上下齊心,一個響亮的番號是必不可少的,士功聽聞將軍曾在大周做官,自然知道府軍的名氣,還有魏國的龍騎軍、趙國的白甲軍等等,無一不是在列國中名氣很大的,甚至可以說,番號便是整支隊伍的軍魂,將軍不可不察。”
“有道理,但眼下戰時狀態,周帥又被圍困在尚孤山,如何請命?”鄭九點頭認同。
“何須請命?朝廷都不在了,周帥便是最大的官,咱們先自封,待解了周帥之圍后,再請罪補封。”
“這樣也可以?”鄭九暗笑,這些謀士的花花腸子就是多。
“當然可以。”
“好,這件事便由你來辦,莫要影響行軍速度就行。”
“將軍放心,此事包在士功身上。”劉士功拍著胸脯保證,然后撥轉馬頭辦事去了。
鄭九的先頭部隊一路向北疾行,只用了一天時間便繞過了魏軍沿途所設的三道關卡,日行三百里,是夜抵達韓國中部重鎮臨武。
臨武距離尚孤山只有兩百里了,但前方大山阻隔,僅有的一條峽谷駐扎著一支魏人軍隊,雖然只有五千人,但卻是魏軍能征慣戰的龍驤軍,與劉士功之前提到過的龍騎軍齊名。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沖關拔卡,對于鄭九這支只有三千人的輕騎兵來說難度極大,對方在山谷最狹窄的地方連設了數道防線,拒馬、丫杈鹿角、陷坑絆馬索和箭樓一應俱全,顯然魏人早有準備。
甚至,鄭九北上的大軍開拔不久,魏人的斥候、線報就已經加急傳送到了魏軍大營,這不奇怪。
因為鄭九也有大批的斥候探馬,時刻都在觀察著魏人的動向,所以剛剛停下來休整,他便收到了一條更為麻煩的消息,魏人軍營中近日有數量不詳的修士入駐。
不僅前方的無名關卡有修士,圍困尚孤山的魏軍大營里也有,這些修士不是來自道門,便是來自華陽宗,頗有上規模的趨勢。
雖然華陽宗已不復存在,但有很多修士在尋找出路,或是遠走他鄉,尋找深山大澤,或是投靠其他宗門,或者直接放棄修行,入世了。
很正常。
但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苗頭,修士原本不介入凡人之間的戰爭,就算是有一些零零散散的邊緣修士加入,也不會影響列國之間整體的力量對比。
這條原則,上百年來各隱世宗門都是嚴格遵守的。
可是隨著隱世宗門之間越來越無法控制的大亂斗,類似華陽宗、凌云宗覆滅這樣的情況還會出現。
原來需要嚴格遵守的約定,恐怕也是守不住了。
有修士在,仗便非常難打,鄭九決定暫時按兵不動,待萃華宗之行后再做定奪。
于是鄭九下令全軍后撤五里地,在一處非常險要的坡地重新扎營,然后忙著布陣,不惜耗費靈石布置了三座天罡伏魔大陣。
給幾名主要將領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后,鄭九便捏碎了一枚玉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