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這部劇的背景被拉到了東南亞國家,在劇中人物的名字他也稍微做了一些改變,吳樾劇中人物名字叫林秀賢,李材韓名字沒變,樸海英則變成了陳海英。
李藝同在劇中出演那個性格超級自戀、率直到令人驚嘆、行為馬虎、走路時絲襪抽絲、上廁所翻跟頭的女法醫(yī),名字叫吳云舒。
這幾個主要人物,張峰出于私心,也為了迎合國內(nèi)的觀眾,全部設(shè)定為華裔。
至于其他人物,都是東南亞人,名字也充滿了地域色彩,諸如拉馬、薩曼、巴頌、普拉克等等。
多說一句,他從北電、中戲拉過來的演員中,還有幾個未來的明星,竇曉、張薄宇、潘芝琳、李莼。
倒不是他們的演技有多好,但他們既然在未來能成功,肯定有他們的過人之處,張峰也就是順手拿來一用。
留點香火情,之后說不定還要找他們拍戲!
同時,還有點惡趣味,將來這些明星成名之后,可能有觀眾三刷四刷《信號》時,會發(fā)現(xiàn),怎么這么多明星都在里面出過鏡?
也算是一段佳話。
……
此時,靳超正帶著一幫工作人員手腳麻利地從車上往下卸設(shè)備:沉重的攝影機、燈光架、碩大的柔光箱、還有塞滿各種道具的塑料箱……
靳超滿頭大汗,指揮著大家把設(shè)備搬到指定位置,嘴里不停地喊著:“小心點,輕拿輕放,攝影機放那邊,燈光架靠墻,道具箱放角落,快點快點,導(dǎo)演馬上要看景了……”
現(xiàn)場一片忙碌……
張峰穿著一件洗得發(fā)白的灰色T恤,一條磨得起了毛邊的牛仔褲,腳蹬一雙舊運動鞋,手里捏著一個邊緣磨損嚴重的導(dǎo)演取景器,正透過小小的目鏡,反復(fù)觀察著即將拍攝的場地。
今天準備拍的全部都是警局里的戲份,而且,接下來幾天要把警局里的戲份全部拍完,而且是5個案件里的警局戲份全部拍完。
這也是影視劇拍攝的常規(guī)操作——不是按照劇本的情節(jié)的時間順序往下拍,而是按照場景來拍!
同一個場景下的所有戲份,無論它在劇中是第幾集,都集中在一起拍完。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省錢省力。
對任何劇組來說,最勞民傷財、最讓人頭疼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轉(zhuǎn)場。
從一個拍攝場地轉(zhuǎn)到另一個場地,需要重新運輸大量設(shè)備、重新布景、重新協(xié)調(diào)場地和人員,耗費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張峰這個窮劇組,總共就那么點家底,他可轉(zhuǎn)不起幾次場。
所以,他必須精打細算,把“場景集中拍攝”的原則貫徹到極致。
因為吳樾過幾天要請假出去宣傳《唐山大地震》,肯定要把她在警局里的戲份拍完。
他放下取景器,拿起導(dǎo)演專用的喇叭:“燈光!”
聲音不高,卻清晰地穿透了現(xiàn)場的嘈雜。
“主光再壓暗10%!我要那種勉強能看清人臉輪廓,但細節(jié)模糊的感覺!輔助光往左邊挪半米,別讓影子太實!”
“收到,導(dǎo)演!”燈光師立刻回應(yīng),開始調(diào)整燈具的角度和功率。
“道具!”張峰又喊道:“桌上那半瓶水,標簽撕了!記住,我們是在東南亞,不喝娃哈哈……還有煙盒,捏扁一點,像被人揉搓過很多次的樣子!”
“明白!馬上處理!”道具師趕緊跑過去,拿起水瓶,撕掉標簽,又把煙盒用力揉搓了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