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流程雖然不用真刀真槍的拍攝,但原本敲定的主攝影師是陳良。
陳良不在,王盛只好把之前幫忙拍廣告的廠攝影助理周偉又請來幫忙了。
周偉是前兩年在北電攝影系考證班學的攝影。
北電攝影系推動平民化教育,滿打滿算也沒幾年。
前些年,北電攝影系連續開設了好幾屆考證班招生,類似于培訓班,每屆招生人數,最少最少,也有大幾十人,累積下來,也有幾百人之多,其中大部分學生,都是京城文化單位沒工作的子弟。
前兩屆考證班學生結業后,吃到了攝影技術下放的紅利,順利進入到了單位工作,后面幾屆,也都享受到了攝影技術下放的紅利,不過出來的晚,進單位比較困難,但又趕上市場經濟百廢待興,轉頭開個照相館,或是進入廣告公司等等,混的也不錯。
另外一部分,出來的比王盛等人早,又比前人晚,是進不了單位,工作也不太好找,市面上也沒有那家公司需要大量攝影師,只能回到父母工作的單位,成為合同工,周偉就是這樣。
周偉前幾天接了一旅行社的活,幫忙給來京旅游的游客拍錄像,這是旅行社外包給北影廠的活,得益于北電攝影系這些年為了募集額外的教學資金,每年都開設培訓班,導致北影廠攝影車間最不缺的就是攝影助理,更不缺周偉這樣的“二助”。
在北影廠內部,想要晉升成正兒八經的攝影師,需要先從第二助理攝影師干起,也就是俗稱的“場工”、“二助”。
負責攝影組大部分雜務工作,比如打板、更換膠片盒、做攝影記錄、為演員標記走位點、保管和清潔所有攝影器材等,是攝影組里的學徒和基石。
等干一段時間,通過攝影車間設置的考試后,才能晉升到第一助理攝影師,俗稱“一助”,負責“跟焦”工作。
這是一個技術含量極高且壓力巨大的工作。
在手動鏡頭時代,需要根據演員的走位和攝影機的運動,精準、平滑地轉動跟焦器,確保畫面主體始終清晰,還要負責管理所有攝影鏡頭。
再往上才是攝影師,攝影師的上面還有總攝影師。
以前,攝影師少的時候,晉升速度還是很快的。
進入八十年代后,從二助晉升一助的速度就開始一年比一年的慢。
如果進電影劇組,周偉只能干二助的活,哪怕他有一助的實力,也只能給一助打下手,北影廠內部技術崗的晉升通道差不多堵死了,每年才組織一次考試,名額就幾個,誰排隊排的早就提誰,跟技術高低、實力優劣已經脫鉤了。
從五一開始,跟著王盛學習了幾天婚慶錄像拍攝流程的周偉,發現這活好啊,不僅輕松,酬勞還多,比攝影車間安排的散活強多了,也比在劇組當孫子強,和王盛溝通后,周偉便辭了廠里的工作,和盛影傳媒簽了為期三年的勞務合同,違約金只有五千元,畢竟本身就有手藝。
周偉的行動,瞬間帶動了攝影車間一票有“一助”實力,又沒啥遠大理想的“二助”離職。
以前,他們還想過成為正兒八經的攝影師,這些年晉升通道堵塞后,心氣也被磨沒了。
有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活輕松、且穩定的工作,用腳選都知道選那個。
這二十多人的加入,瞬間填補了中端、中高端、高端業務所需要的人手。
低端業務則交給后續培訓結業的北影廠子弟練手。
未來的晉升途徑,要先干至少半年的低端業務,得到不少于10位客戶良以上的評價,才能晉升到中端業務當助理,干三個月的助理,才能轉為中端業務攝影師,以此類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