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這姑娘真俊吶!”趙苯山笑著夸贊。
郭大也笑著點頭附和。
寒暄過后,四人分賓主落座。
服務生開始有序地上菜。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越發融洽。
王盛這才切入正題,將《家和萬事興》的劇本大綱和賀歲劇的構想詳細說了一遍。
“所以,這個姥爺的角色,非趙老師您莫屬。
那種底層小人物的智慧、倔強和對親人深沉的愛,只有您能演出那個味兒來。”
王盛說得誠懇,接著又道:“郭老師,您的語言風格,和趙老師的語言風格,有強烈反差,很容易出喜劇效果,親家這個角色,只有您能駕馭的住。”
趙苯山和郭大聽得認真,不時交換一下眼神。
趙苯山沉吟片刻,開口道:“王總,不瞞您說,這本子挺有意思,熱鬧,也接地氣。
賀歲劇這想法也好,過年嘛,大家就圖個樂呵。能跟北影廠、跟王總您合作,我是求之不得。”
郭大也點頭:“是啊,王總年輕有為,思路活泛。這項目我看行。”
對于他們這樣的春晚喜劇大腕而言,主流的影視資源其實也是比較稀缺的。
趙苯山今年才客串了張億某的《有話好好說》。
郭達因為形象原因,接觸到的影視資源也不多。
王盛又和趙苯山、郭達聊了聊檔期。
兩人目前都在籌備明年,也就是1997年的春晚作品,所以這段時間正好在京城。
聽王盛說九月中旬開機,半個月左右就能拍完,趙苯山和郭大思考了下,便答應了下來。
“二位老師既然同意,那我就放心了。”王盛舉起酒杯:“具體合同細節,明天我讓公司和二位老師的經紀人對接。預祝我們合作愉快,拍一部老百姓過年都愛看的戲!”
“合作愉快!”
趙苯山和郭大也高興地舉杯。
杯盞交錯間,王盛笑容深邃。
他力邀趙苯山,看中的不僅是其無可替代的喜劇天賦和觀眾緣,更深層的,是想引入含有東北文化基因的影視作品,來對沖含有京圈文化基因的影視作品。
含有京圈文化基因的影視作品,傳播范圍很受限制,與之相比,含有東北文化基因的影視作品傳播范圍要更廣闊一些。
偏文藝點的形容就是,京圈文化是深井,精深而專注;東北文化是長河,奔流而廣泛。
未來三十年文藝創作看東北,真不只是說說,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太多太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