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恨,恨當年的自己那么信任胡亥。
扶蘇作為嬴政一手培養的長公子,他能不明白那道遺詔有問題嗎?
可即便是有問題那又能如何?
能出現這道詔書,就只能說明他阿父已經不在了。
他若不赴死,難不成要讓阿父留下來的江山分崩離析嗎?
戰爭才停止多少年,他望著身邊守衛邊境的三十萬大軍。
悲愴,痛苦。
匈奴也狼子野心,虎視眈眈。
他把大軍帶走了,匈奴入侵怎么辦,大秦邊疆百姓又怎么辦?
難道要讓剛剛安定一些的國家再次陷入內戰嗎?
無論是誰成為秦二世都好,只要能守住阿父的大秦,能守護好他大秦子民,是誰都好。
他死,是最好的結局。
他信任他的手足兄弟,可他想不到,胡亥竟然是那樣一個貪圖享樂,兇狠殘暴,自私自利的人。
好像這世間所有的惡毒的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他。
如今地府重聚,阿父為了華夏子民獻祭自己,他亦應緊隨其后,彌補自己的過錯。
所以,這也是扶蘇還在地府的緣故。
至于其他始皇兒女,阿父都要永生永世待在這里,他們也要。
拜托,他們可是始皇帝的兒女。
告訴他們的阿父,他們不是孬種。
更何況,他們的阿父可是始皇帝,誰要投胎轉世換一個阿父呀。
雖然眾人有這份心,但他們的靈魂強度和貢獻遠遠沒有嬴政的濃郁。
加上扶蘇,那么多人也就換了一個還算中庸的孩子。
看似不太出彩,可放眼幾千年的歷史,他也算是大智若愚,不算太拉垮了。
劉邦這一看,說的好像乃公就很自私一樣。
搞清楚,現在能改變華夏命運的轉折點是在他的大漢,是在他的兒媳婦兼外孫女身上。
所以劉邦也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