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八十年代很多游戲的要求并沒有那么高,當下的設備也很難稱得上什么畫面可言。大名鼎鼎的‘et外星人’,就是一個程序員用三個星期的時間寫出來的。
雖然游戲不怎么樣,但足以證明一個人也可以做游戲。
可這就帶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做什么游戲?
小林徹陷入深思。
做游戲之前,總要了解游戲機的基本性能。
sg1000采用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硬件方案,最高支持16色的色彩輸出。
是16色,而非16位色。
也就是說,這臺機器最多只能顯示16種顏色。
像是魂斗羅那樣色彩多變的游戲,根本不是現在能夠做出來的。
小林徹扯過來一張白板,在其上寫了幾行字。
一款游戲的基本要素。
【故事性】【游戲性】【挖掘性】【媒體性】
故事性,游戲講的故事到底夠不夠令玩家投入情感。
這一點對于rpg游戲而言至關重要。
如《仙劍奇俠傳1》《最終幻想》《巫師》等。
當玩家為了趙靈兒、愛麗絲流淚的時候,故事性上就成功了。
游戲性,一款游戲到底值不值得反復游玩,怎么玩才能好玩。
如《我的世界》帶來的創造性,《牧場物語》以及競品游戲帶來的休閑玩法等。
當玩家為了一顆頂級蔬菜反復刷新的時候,游戲性上就成功了。
挖掘性,一款游戲的世界深度,是否與現實匹配,是否值得玩家反復探索等等。
如《上古卷軸》系列,《gta》系列,都是擁有值得探索的龐大世界觀。開放世界本身不值得探索,但開放世界搭配合適的世界觀就值得探索。沒有對應的探索,開放世界等于沒開放,在這一點上,《無人深空》就是反例,雖然設定了無數個可探索星球,但幾乎所有星球都不值得探索。
如果玩家會主動探索世界的一角,發掘隱藏在這一角當中的無數可能性,那么深度就足夠了。
媒體性,看似不重要,反而很重要。
有些游戲本身游戲素質一般,然而卻擁有病毒一般的話題度,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夠引爆社交圈。這一點常見于包含梅塔元素的游戲。
更有甚者如《羊了個羊》《旅行青蛙》《fllpy
bir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