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見自己手下陣型已成,立刻舉起號角,吹了起來,幾十名號角手一起吹響,“嗚——”低沉的號角聲席卷大地。
李承福一揮宣花大斧,率一萬燕軍騎兵迎著一萬唐軍步兵沖殺而去。
這一萬騎兵并不是天下赫赫有名的幽州鐵騎,幽州鐵騎有三萬人,又叫曳落河騎兵,馬上披有鎧甲,可以抵御弓箭,騎兵是從數十萬范陽軍選出,個個武藝出眾,裝備精良,成為安祿山的親兵鐵騎隊,很少參與戰斗。
而今天這支騎兵只是普通騎兵,騎兵身穿皮甲,戰馬也沒有披甲。
可是再普通的騎兵,到了一萬人,那種聲勢還是驚心動魄,令人膽寒。
一萬騎兵越來越近,已經能看清他們的相貌,幾乎都是東胡士兵,一個個相貌兇狠。
八十步時,
秘密會見
安慶緒攻打荊襄失利,失去從東南商洛道殺入關中的機會。
而潼關作戰十分不利,主將高仙芝經驗豐富,他指揮唐軍利用潼關天險,死守關城不出,十萬燕軍攻城一個月,燕軍損兵折將達三萬余人,卻始終攻不破潼關大門。
這天上午,安祿山親自駕臨城下,靠躺在十六人扛抬的龍輦上,臉色鐵青,他忽然反手一鞭抽在主將崔乾佑的臉上,臉上頓時起了一道血痕,崔乾佑嚇得當即跪下,后面的數十名將領一起跟著跪下。
安祿山大罵:“一群飯桶,養你們都是白養的,連個潼關都攻不下,還能指望你們攻下長安嗎?”
崔乾佑抱拳道:“請陛下息怒,長安易攻,潼關難打,微臣有個建議,也能攻進長安!”
“什么建議?快說!”
“微臣建議分兵攻打蒲津關,蒲津關雖然也是軍事要塞,但確實比潼關容易一些。”
安祿山恨恨道:“你是主將,你決定就行了,還要問我嗎?”
“微臣遵令!”
安祿山隨即返回了大營,崔乾佑當即命令副將孫孝哲率軍三萬,從風陵渡過黃河,翻越中條山,攻打河東城。
安祿山悶悶不樂回到大營,宰相嚴莊勸道:“陛下攻打關中其實稍微急了一點,唐朝雖然腐敗,但百年底蘊還在,一味硬攻并不高明,需軟硬兼施才是王道。”
安祿山點點頭,“你說說看,怎么個軟攻法?”
“陛下,邊令誠可是潼關的監軍,這么貪婪的小人不好利用,豈不是可惜?還有榮王李琬手握軍權,他會對太子之位不向往?還有飛龍潛伏在長安,蠢蠢欲動,現在進攻太急,他們矛盾被外敵壓制住了,只要陛下稍稍撤軍,減輕他們的戰爭壓力,他們的各種內部矛盾一定會爆發,等他們把自己的腿打斷了,我們再攻打關中也不遲!”
安祿山沉思片刻道:“你說得對,我是太急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