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在江明沒有對吳國動手前,吳國已經武裝到了牙齒!
江明早已派“線人”潛入吳國打探吳國的情況,將吳國的“備戰工作”一一的刺探了回來。
看著沙盤上吳國的地形,江明也眉頭緊皺,知道想打敗吳國,或許比打敗自己的母國秦國更難!
吳國這個國家,除了民眾驍勇善戰外,最關鍵的一旦就是凝聚力強!
其實,可以看作一個放大版本的“中山國”。
而且,吳國國君要比中山國的國君聰明得多
這從他的排兵布陣,還有后援補給,軍隊的部署方面都可以看出來!
想拿下吳國,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如果自己跟吳國開戰,秦國再在后面補刀子,讓自己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尷尬處境,這明顯是糟糕的!
雖然說,有趙國和魏國牽制著秦國,但長久持續下去,絕非上策。
而且,吳國地形復雜,遠非一馬平川的大草原,只要發現了主力,拼殺就可以!
就在江明在洛邑城中反復琢磨如何解決吳國問題的時候,秦國的使臣到了!
江明在漠北成功剿滅北匈奴的事,也傳到了秦國的咸陽。
老秦王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任何的實力和資本再跟自己的這個兒子討價還價了!
之前,秦國的北境,6-7萬北匈奴的鐵騎騷擾,攻城略地,已經讓秦軍吃盡了苦頭。
北匈奴騎兵驍勇善戰,紀律嚴明,打法靈活,秦軍抵抗的非常吃力!
幸而江明在大鮮卑山剿滅了匈奴人的主力部隊,嚇得他們西逃,讓秦國喘了口氣!
足見,江明部隊的戰斗力,尚且在北匈奴之上,再跟自己交戰,那后果可想而知!
盡管有函谷關作為天險,可以抵擋中原的大軍西進。
但是北匈奴已經找到了繞道進軍秦國的道路,那江明剿滅了北匈奴的主力,俘獲北匈奴的將領,豈能不知如何繞道殺向秦國?
尤其是,江明這小子心狠手辣,連天子都給殺了,還有啥他干不出來的?
權衡利弊下,江明的“爹”,老秦王,也決定派出使臣,向江明稱臣,表示愿意歸附大乾朝廷的管理。
但是兵權他不愿意交。
給的理由也很充分。
西北有羌人,林胡,婁煩等少數民族,北匈奴也有可能隨時反殺回來,所以需要大量的士兵戍邊,還希望江明理解。
江明此刻的心態早就已經變了,也不想繼續為難自己的老爹。
只是告訴秦國使者,秦國地理位置特殊,可以不用交出三分之二的士兵,但得讓自己的哥哥嬴壯當人質來洛邑!
秦國使臣把江明的意思帶了回去。
老秦王一聽,開心得不得了,畢竟,讓一個兒子過去當人質,總好過親兒子殺上門強!
最關鍵的是,還能平息一場慘烈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