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戰爭的機遇
異星的塵埃云在天邊反射出的光帶,照射東圖海面。一艘輪船從北方海面上朝著威海港口開去。
四千噸游輪在海面上一搖一晃,宣沖在客艙中無聊地計算波浪系數,然后根據一本“碧濤氣功”提供的法門來調節呼吸、平定情緒。
關于修習這套氣功能增加幾成功力,宣沖并不在乎,主要是確保“身體機能穩定”,在各種情況下,都能快速適應。
被燕都緊急召回的宣沖,此時胡思亂想,思考怎么寫報告給燕都方面。畢竟自己搞的已經不單單是一個鋼鐵廠。對內來說是動了祖制。
東圖內部守舊派,自己的老爹能壓得住,而燕都方面會不會發作呢?
宣沖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者很清楚: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自己“做好人”“走在正確道路”就能贏得外部認可,做任何事情一旦做得大了,就必然觸犯到利益的。
宣沖鋼鐵廠現在出了第一爐鋼鐵。目前第一工期中,每噸粗鋼的價格是遼鐵(在奉天)價格的1。3倍。目前只適用于自己本土附近的鐵路,房屋基建運輸。
但是在第二工期,即五年后,等到新一輪基礎設施完成后,各種原材料運輸,以及配套的“硫酸”“堿”等工廠建設后,其成本就能壓到遼鐵的0。9。
這時候再扣除運費方面,東圖的鋼鐵在東瀛北部區域就有競爭力。
等到第三工期,即十年后,隨著精煉工業鏈布局后,機械加工制造等本土工廠就位,價格就能壓到遼鐵的0。7。當然,這是理論上數值,具體上能不能達到江南方面工業園理論的效率,還有待實踐。
然而一旦那樣的話,遼鐵方面就非常艱難。東圖鋼鐵會沿著鯨海區域的港口布局,通過黑虬江口的“廟街”港,深入平原地帶開始大規模搶奪市場。
整體來說,遼鐵也是靠著地域產業保護才活著。
江南的鋼鐵一直是缺乏一條關外的銷售渠道。江南的鋼鐵繞遠輸送到興安平原上,價格上無法和遼鐵競爭。
話說,之所以如此,江南那邊集團才支持投資目前成本比遼鐵還不如的東圖鋼鐵業。
江南集團就是為了打出一條“偷渡陰平“的法子。(這個時空沒有鄧艾什么事情,這個成語不存在)
江南本土的算盤:東圖本土勢力養一個鋼鐵廠,勢必是建大量碼頭和道路,甚至是造一系列江面舶船,來支持鋼鐵廠存活。而東圖為了鐵業的存活搞出的基建,就會讓江南商業從黑虬江一線,進入興安平原的成本降低了。
對于對遼鐵來說,遇到背后冒出來搶市場的對手,賬目赤字會變大。
毫無疑問,對江南方面來說這是喜聞樂見。
宣沖很清楚:東圖現在的行為對于夏北經濟圈來說,就屬于“商業上的帶路奸細”。
東圖那個鋼鐵廠,在外界眼里和那些南邊的藩王們一模一樣,沒有自己的舉人,所以沒有知識產權。所以在巨頭們看來,東圖的鋼鐵廠就是江南分廠。
當然,“公社化”人事制度改革,這個目前被宣沖視作為核心競爭力的東西,對這個世界來說是全新的,目前不被各方關注。
宣沖感受到這碧濤氣功,現在的真氣循環已經進入穩定。也就是這個世界氣功者們口中的瓶頸。
宣沖:發展到不同階段,就會遇到瓶頸,一切“瓶頸”產生時,不能認為是“出力不夠大”。而是己方發展過程中,產生利益再分配時,那些反應過來的勢力必然會制造阻礙。
所以規劃者應該對此有預見性。而不是見利就沖,沖到瓶頸期,不管矛盾,不管三七二十一仍然猛用力。毛子就是這樣的反面教材,所以搞經濟搞不起來。
宣沖看了一下自己的地理位置,恍然明白自己這邊發展瓶頸,就是不能超過“燕都”三分之二。就像歷史上,不能容忍高句麗一樣。
現漢方面對于不上進的藩王,是采用王道態度催促“治“;但如果是太獨立了呢,那就是霸道的“制”。
早在一百五十年前,燕都方向已經是對南邊的“江南諸省”的大抱團產生了忌憚了。試圖將各個州府進行進一步分割,奈何江南那邊反擊了,在皇家內部扶持了另一個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