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日,村里開始不對勁。
先是各種大媽嬸子給她介紹對象,再說孩子們各種言語勸她。
還有村里那個二撇子天天往學校跑,要么扛著捆柴,要么提著串剛摘的野棗,傻笑著往方心溪來手里塞。
方心溪再遲鈍也反應了過來,這里的人不想她走,在用盡辦法留住她。
待了三年,方心溪也知道這群村民的脾性。別看著老老實實的樣子,實際上心狠得緊。
一旦是觸犯利益的事,他們動手比誰都快。
方心溪只好先穩穩他們,把計劃推遲幾天,假裝她被學生勸動不走了。
鬧這么一出,倒讓村里人開始張羅起她的婚姻起來。
他們始終認為,女人只有嫁了人,才能安定。在他們看來,婚姻能鎖住一個女人。
方心溪只能不斷用雙親不在身邊推托。
村長揣著袋炒花生又來了。他來時,方心溪正在教玉沙識字。
這次,村長沒蹲在門檻,反倒將那袋炒花生給了玉沙,“玉沙喜歡吃花生嗎?”
三歲小孩正是嘴饞的時候,小玉沙笑著接過花生朝村長道謝。
“謝謝村長爺爺。”
那晚,小玉沙坐在院里剝了一袋花生,給媽媽留了一盤,但是媽媽一整晚都沒有回來。
第二天。
第二天,小玉沙是被媽媽拍醒的。
睜開眼看見媽媽,小玉沙揉著眼睛朝媽媽伸出雙手。
方心溪卻第一次沒有抱住她。
小玉沙才后知后覺地感覺到冷。
媽媽用額頭貼她額頭,媽媽說她發燒了,媽媽背著她去了鄉里的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