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聞言似突然想起什么,忙又從衣服口袋翻找一會,最后掏出兩只荷包也遞給兩人:
“對了,這里還有兩個荷包,好多年沒有做了,既然難得動一次針線就一起做了。”
末了笑著嘆息:“唉,老了老了,針線活不比當年,鞋子還能做一做,可這些荷包上的圖案就真的沒辦法了,閨女別嫌棄就好。”
“哪有,明明做的很精致呀~”
流螢驚喜地接過,湊到鼻尖嗅了嗅,淡淡的艾草香氣沁入鼻中,味道清新好聞。
荷包上繡著平安兩字,確實如老人所說年紀大了針線手藝不比當年,荷包上不再像當年那樣繡著瑞獸。
可簡單的平安二字,同樣蘊含著老人對晚輩最樸素的祝福。
范舟也笑著在一旁跟老人開玩笑:“謝謝奶奶,您老人家親手做的荷包可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呢,我也算沾了小流螢的光了!”
奶奶哈哈笑著拍手:“對嘍,要不是看小姑娘討喜,才懶得費那力氣。”
流螢坐到老人另一邊,模樣嬌憨:“哼哼,范舟你看,咱奶奶都向著我,以后你要是再敢欺負我,小心我給咱奶奶打小報告!”
老人握著流螢的手,嚴肅狀:“閨女別怕,這小子敢欺負你就來找奶奶,奶奶給你撐腰!”
范舟一副怕怕的樣子:“我哪敢欺負她,她一巴掌能把我拍在地上。”
流螢委屈:“我才沒有那么暴力!”
樓下依舊熱鬧嘈雜,樓上的小房間內也同樣溫馨。
范舟望著聊著開心的老人和少女,心中慚愧。
當初過年時答應奶奶說要多帶流螢去看她,但其實這三個多月也只跟著父母看望過一次。
就如同當初每年幾家人都會在端午節這天去看望老人,一起吃粽子,分一分荷包。
可隨著下一代人漸漸長大,往后端午節慢慢也就各過各的,再沒有曾經的熱鬧。
不常看望當然也有客觀原因。
比如平時子女都忙碌,孫子孫女們也或成家立業或工作繁忙,退休的還要照顧自己的孫子孫女,難得有時間看望。
比如老太太平時不住在老家的,而是在市里住在范舟的一位大爺家中,如果要看望就難免要打擾一同居住那一家人,太過頻繁反而會引來這家人厭煩。
即便帶好酒菜來也是如此,畢竟沒人喜歡三天兩頭家里的生活被打擾。
可終究看望的太少,以后要多看望才是。
“奶奶,以后有空就帶您孫媳婦來陪您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