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仰身子撐在石頭上,眺望遠方大山繼續道:
“現在的生活就很好呢,每天買菜做飯、打比賽賺錢、去糕點屋學手藝,有空閑了我們就像這樣出來旅游,不想出門呢就一起窩在我們的小家里打游戲看電視……”
范舟在她身邊,面帶微笑傾聽流螢講述他和她平淡的日常,突然見小姑娘坐直身子,露出發現盲點的表情:
“對哦,我們家門口不就有一座山,平時多去山上轉轉算不算隱居?”
范舟啞然失笑,揉揉小姑娘的腦袋,笑道:“當然算。而且還是隱居的最高境界哦。”
“最高境界?”流螢茫然。
“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范舟站起身拍拍屁股,又把流螢拉起來幫她也拍拍屁股:
“所謂‘隱’重要的是心境,心境寧靜平和身處鬧市也可以稱為隱士。”
“哦……”流螢同學懵懵的露出好像懂了的表情,旋即小臉一板,低頭看范舟的咸豬手:“你為什么拍那么久!”
嘴上打著哈哈,某正人君子趁最后機會使勁捏捏,隨后嗖地收手,脫開流螢作勢欲打的小手,嘿嘿笑著捉住這只小手繼續往山上走。
“都老夫老妻了還害羞啥?”
“我才不老!”
“那就是我老牛吃嫩草。”
“你也不老!”
小情侶伴著嘴,尋徑登山,不疾不徐。
既期待登頂后的成就感,也享受登山途中所見的不同風景,更喜歡漫漫登山路中與彼此的相伴。
徒步登山的樂趣大抵就是如此了。
……
經過流螢教練多半年的鍛煉,范舟早已非當年體弱阿宅。
沿途除了見到好看的風景駐足欣賞拍照外,只覺得一路與流螢聊著天看著景不知不覺便將這段山野小徑走完,一點不覺疲累。
接下來便到了景區范圍。
南五臺的五臺分別為靈應臺、清涼臺、文殊臺、觀音臺,以及不在景區內的舍身臺。
有不少地方都取了舍身二字,岱廟中有舍身碑,許多名山上有舍身崖,包括泰山也是,只不過更名成了瞻魯臺。
流螢皺著眉頭問出這個問題:“為什么要用舍身兩個字?好不吉利的感覺……”
范舟不太確定的回答道:
“或許與古人封建迷信的思想有關,古人為求家人祛病消災,許多人聽信傳說故事不惜以性命舍身跳崖換取神靈保佑,這些命名為舍身的山崖或許都流傳著類似的故事。”
心善的小姑娘神色稍黯,為受迷信思想殞命的可憐人惋惜:“嗯……好可惜……”
“但那都是以前的事了。現代人務實,神仙也好,佛祖也好,人們只信對自己有用的神佛。”
范舟捏捏她的小手安慰,遙指山頂佛寺:
“甚至有許多入廟宇燒香祈福的人也未必真的信佛信道,不過是抱著信其有不信其無的心思求個心安,更不可能信什么舍身跳崖的傳說故事。就像一會咱們上去,說不定也要湊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