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偷襲皖縣兩漢大將們最初普遍使用矛,但矛頭短小,破甲有限,且矛桿極易折斷,工匠們針對矛的弱點不斷進行改進,他們以柘木為材,反復浸油晾干,又用魚泡膠粘合,再纏上麻繩涂生漆,裹以葛布,制成了剛柔并濟的復合桿身。
又加長矛頭,采用百煉鋼鍛造出棱形長刃,使其破甲極為犀利,且可劈可刺,但這樣又容易和桿失去平衡,工匠們又在桿尾加上金屬樽,不僅平衡重心,鋒利的金屬樽還能輔助進攻。
同時又在刃部下方裝上表面粗糙的金屬留情結,名為留情,實際上是防止刺入過深難以拔出,配合戰馬使用,整支兵器長達四米,歷時三年才能完成。
這就是馬槊,漢末以后的兵器之王。
正是因為發明馬槊,大將和重騎兵需要雙手執馬槊作戰,必須用腿控制戰馬,穩住身體,雙馬鐙也由此在漢末出現了。
甘寧手中正是一支做工極為精湛的馬槊,是笮融的兵器之一,它的制作者已經無從考證,但這支馬槊卻成為了甘寧的摯愛。
笮融的兵器中也有一支青龍戟,但甘寧沒有再選擇戟,他是用戟高手,深知戟的弱點,旁邊的月牙小枝妨礙的戟刃破甲,使戟的破甲能力和矛一樣。
同時小枝也很容易被敵軍兵器或者甲胄鉤住。
生死存亡就在瞬息之間,一旦小枝被鉤住,對使戟大將就意味著死亡,呂布是例外,他的方天畫戟重達一百二十斤,光戟刃就有一尺長,就算小枝被掛住,但對方也死了。
甘寧沒有呂布的力量,他最終選擇馬槊,而放棄了用慣的戟。
而馬槊可劈可刺,完全符合他的要求。
他同時也舍棄了使用多年的雙戟,而改為一支三十斤重的鋼鞭。
手戟是他為錦帆賊時的標配,殺普通士兵可以,可遇到身披重甲的大將,手戟就太弱了,根本刺不穿鐵甲,只能找敵人甲胄上的漏洞。
而鐵甲的漏洞一般在腋窩,他手戟沒用,所以對身披鐵甲的胡先和張英,他都是用箭矢射殺。
可鋼鞭就不一樣了,以鈍克剛,一鞭打實,對方的內臟就破裂了,完全不需要破甲。
院子里,甘寧正騎馬練槊,槊刃寒光閃閃,上下翻飛,快得無以倫比,甘寧的武藝除了力量外,最厲害之處就是快且精準。
現在的甘寧雖然是穿越而來,但他完全繼承了甘寧的武藝和力量。
這時,一名士兵匆匆走來,行一禮道:“啟稟主公,楊主薄有急事求見!”
甘寧一收馬槊,“請他進來!”
不多時,楊景快步走上來,躬身行禮道:“啟稟主公,卑職有個重要情況要稟報!”
“你說,什么重要情況?”
“袁術的家人和部曲都被劉勛軟禁在皖縣,大概有三百余人,包括袁術的兄弟和妻兒,還有大將張勛和長史楊玄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