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林軍校,真是一群瘋子啊。
這樣也能贏?
不過幸好,大家的命算是保住了。
而此時,卻已有人押著兩個人來。
一個是李如楨,另一個則是吳襄。
對于吳襄,可能許多人還不認得,他現在在遼東,也不過是剛剛嶄露頭角,不過區區一個游擊將軍而已。
可是李如楨,這百官誰不認識?
一見到李如楨被反綁著押解到了天啟皇帝面前,眾人嘩然。
一個個的,露出來的乃是駭然之色,隨之而來的,乃是竊竊私語:“是李成梁的三公子……這李家……何至于牽涉此事?”
也有人露出意味深長的表情。
遼東李家,在遼東盤根錯節。當初的李成梁,說是遼東王都不會夸張,他的兒子和門生故吏,如今哪一個不是身居總兵、副總兵等要職?
遼東的軍馬,絕大多數都和他有關。
當初的熊廷弼,之所以極力反對以遼人守遼土,倒并不是說大明在遼東的軍馬之中,兵源不該取自遼東,本質上,就是熊廷弼看出了這遼東軍隊之中,幾乎所有的遼東軍將都和李家為首的軍功集團有關系。
不過,顯然熊廷弼的建言,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這根本不切實際,李家和李家有深厚關系的上下人等,早已把持了幾乎所有的職位。
譬如李成梁的弟弟,現在官拜參將,他的大兒子李如松本為總兵,不過因為戰死,所以追封少保、寧遠伯,立祠,謚忠烈。而到了次子李如柏,當初也是遼東總兵,只不過和建奴作戰,卻是敗逃,最后自殺??杉幢闳绱?,到了李如楨這里,李如楨依舊還是任總兵官。
而,還受了陛下的賞識,說你素有韜略,必成大器?!?/p>
此言一出,天啟皇帝才有了些許印象,聽聞這樣的人竟都甘愿謀反,更是大怒。
吳襄匍匐在地,慚愧地道:“臣……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為何不得已?”天啟皇帝繃著臉,怒道。
吳襄道:“臣憑本事中的武進士,卻遭兵部嫌棄,處處都不如人,若非跟從李總兵,何至今日能忝為游擊將軍?!?/p>
這意思是,我想升官,就得找靠山,不找李家做靠山,我現在只怕還是無名小卒而已。
天啟皇帝不禁諷刺地笑著道:“所以,即便是謀反的事,你也敢做?”
吳襄倒是道:“做了,或許能得富貴,不做……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