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樹上掛著的衣物被吹得東倒西歪,幾件不牢靠的直接被卷走,摔進了泥地里。
幾個年輕的守約弟子見狀,立刻就要沖出去搶收。
“別動。”陳聽風卻出聲制止了他們。
眾人不解地看著他。
“都坐下。”陳聽風的聲音不大,卻異常沉穩(wěn)。
他率先在廊檐下坐定,從懷里取出一盞防風的油燈點燃,昏黃的光暈在風雨中搖曳,卻始終沒有熄滅。
“還記得《七步謠》嗎?一起唱。”
弟子們雖然疑惑,但還是跟著他,圍著油燈坐下,低聲哼唱起那首林塵教給他們的歌謠。
歌聲很輕,混在風雨聲中幾乎聽不見,卻像一根無形的線,將所有人的心串聯(lián)在一起。
就在這時,奇特的一幕發(fā)生了。
風聲似乎沒有變小,但那些被吹落在泥地里、或是仍在樹上掙扎的衣物,卻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托舉著。
幾件沾滿泥水的殘破衣物,竟隨著一股氣流緩緩升起,在半空中凌亂地飄舞,像是一群不屈的蝴蝶。
趙無歸手腕上的鈴音探測器突然發(fā)出了急促的輕響。
他低頭一看,瞳孔驟然收縮。
屏幕上代表“愿力”的峰值曲線,在此刻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怎么會……”他喃喃自語,“峰值最高的時候,不是白天大家把衣服整整齊齊掛上去的時候,反而是現(xiàn)在,在這片混亂和殘破之中?”
陳聽風看著空中飛舞的衣物,輕聲說道:“因為秩序和完美是結(jié)果,而掙扎與不屈,才是過程。人們寄托在這些衣服上的,不是一個整齊的符號,而是自己面對生活時的那份笨拙、不完美,卻又無比堅韌的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nèi)容!
趙無-歸如遭雷擊,他猛地站起,沖回了自己的工作室。
那一夜,他推翻了之前所有的編碼邏輯。
他不再試圖為承聲杖尋找一個“統(tǒng)一共振頻率”,那條路從一開始就錯了。
他轉(zhuǎn)而建立了一個全新的數(shù)據(jù)庫,命名為“不完美諧波庫”。
他采集了村民們生活中最瑣碎、最真實的聲音——搓衣板刮擦衣服的沙沙聲,晾衣繩被風吹動的吱呀聲,婦人們用木棒拍打被褥的悶響聲……這些充滿煙火氣的、毫不規(guī)整的聲音,被他用一種全新的算法編織在一起。
測試當晚,一直沉寂的朱雀鐘,在沒有任何外力觸發(fā)的情況下,自主地發(fā)出了一聲輕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