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讓朝堂上再次嘩然。許多大臣雖然不明白"太平洋"、"跳板"等陌生詞匯的具體含義,但能從林墨白的語氣中感受到那種緊迫性和重要性。
保守派官員仍試圖反駁。禮部侍郎吳甡出列道:"陛下,林行長所言雖動聽,然跨海征戰,勝負難料。若戰事不利,損兵折將,豈不貽笑大方?不如先遣使交涉。。。"
"交涉?"兵部尚書王在晉此刻終于找到機會戴罪立功,厲聲反駁,"吳侍郎可知西夷如何對待使者?當年呂宋屠華,我使者亦被殘忍殺害!與虎謀皮,自取滅亡!"
工部侍郎薄玨支持道:"陛下!臣主管軍工,可立軍令狀!三月內可造新式戰艦十艘,神威炮百門!絕不耽誤征臺大業!"
朝堂之上,爭論越來越激烈。主戰派與保守派各執一詞,引經據典,互不相讓。奉天殿內人聲鼎沸,如同市集。
"夠了!"御座之上,天啟皇帝朱嘯猛地一聲斷喝,如同驚雷炸響,瞬間壓倒了所有爭論。
他緩緩站起身,熔金般的瞳孔掃過全場,每一個被他目光掃過的大臣都不自覺地低下了頭。
"臺灣,是不是大明疆土?"皇帝的聲音不高,卻帶著無可置疑的威嚴。
"是…"眾臣躬身應答。
"西夷,是不是竊據了朕的疆土?"皇帝再問。
"是…"
"他們,是不是在那里修了城,架了炮,屯了兵?"皇帝三問,聲音漸厲。
"是…"
"那還有什么可爭論的?!"朱嘯的聲音陡然拔高,如同龍吟震殿,"難道要等紅毛夷的炮口對準南京,對準北京,爾等才知痛嗎?!難道要等后世史書嘲笑朕,嘲笑滿朝諸公,連祖宗傳下的基業被蠻夷竊取都無動于衷嗎?!"
他猛地一拍御案:"朕意已決!臺灣,必須收復!而且要快!要徹底!要將西夷徹底驅逐出境,永絕后患!"
他目光轉向王承恩:"擬旨!"
"第一,諭令威遠伯、東海巡閱使鄭成功!朕予他全權,總攬收復臺灣一切軍政事務!福建、浙江、南直隸水師及沿海衛所兵馬,悉聽調遣!所需糧餉軍械,由戶部即刻撥付銀元一千萬枚,工部優先供應軍械物資,不得有誤!限期一年之內,給朕拿下臺灣全島!朕不要理由,只要結果!"
"第二,諭令吏部!即刻著手,選拔干練官員,籌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按內地府州縣制,預設臺北、臺南、臺中三府,下設各縣!官吏、差役名額盡快擬定上報!收復之日,便是大明官員上任之時!朕要的不是一塊飛地,而是實實在在的王化之土!戶部另撥一千萬銀元,??钣糜诮ǜO縣!"
"第三,諭令戶部、工部、南京工部!籌備移民實邊事宜,規劃屯田、開礦、筑路、建港之策!朕要將臺灣,變成我大明永不沉沒的戰艦,東南最堅實的屏障!再撥一千萬銀元,用于移民實邊、開發建設!"
一連三道旨意,不僅明確了軍事行動,更配套了政治建設和經濟開發的專項資金,總撥款高達三千萬銀元!這手筆之大,讓剛才還在為一千萬銀元爭論的朝臣們既震驚又振奮。
"臣等遵旨!陛下圣明!"滿朝文武,無論先前持何意見,此刻皆心悅誠服,躬身領命。皇帝的決定,果斷而英明,徹底點燃了朝野上下維護主權、開疆拓土的雄心。
朱嘯深吸一口氣,目光仿佛穿透了宮殿的穹頂,望向遙遠的東南方。
"成功…不要讓朕失望…把這盤棋,給朕下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