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四年,九月初,奉天殿。
一場關乎大明未來軍事戰略、人才選拔與軍制根本變革的激烈廷議,正在這象征著最高權力的殿堂內進行。殿內氣氛莊重肅穆,又隱含著一絲變革前的緊張。
天啟皇帝朱嘯高坐于金臺御座之上,十二旒白玉珠垂落,目光掃過下方神色各異的群臣,最終落在兵部給事中傅宗龍身上。
傅宗龍會意,手持玉笏出列,聲音洪亮:“陛下,臣傅宗龍有本奏!”
“講。”
“陛下圣明,文治武功,遠超歷代。自陛下臨御以來,整飭武備,革新軍制,平定四方,開疆拓土。今遼東已靖,漠南臣服,樂浪省(原朝鮮)已歸王化,由樂浪王鎮守,但缺少將領,東海倭寇蕩平在即,臺灣收復指日可待!”傅宗龍先是頌圣,隨即話鋒一轉,言辭懇切而激昂,“然,陛下之雄心,豈止于此?西南土司時有反叛需靖,西洋波濤待涉,東瀛之患未絕!凡此種種,非但有賴于陛下圣斷、新式軍械,更需要良將賢才,為國前驅!”
他聲音陡然提高,直指核心:“然,觀我大明當前軍制,五軍都督府舊制已弛,權歸兵部,然選拔機制仍多沿舊習!將才之選,或局限于京營、邊軍系統,難以滿足陛下宏圖之需!放眼長遠,為陛下宏圖偉業計,為大明萬世太平計,臣懇請陛下——特開恩科,大設武舉!此番武舉,當擴大規模,提高規格,徹底革新科目!不僅考校弓馬騎射、膂力武藝,更需增考兵法韜略、地理水文、算術測繪、乃至新式火器、艦船操控之科!以此廣納天下英才,無論出身,但有真才實學,皆可脫穎而出,為國效力!”
“更為重要的是,”傅宗龍語氣加重,“此番武舉,亦當成為徹底整頓全國軍務、改組軍制之開端!優勝者,不僅授以官職,更可擇優進入皇家陸軍軍官學堂及帝國海軍軍官學堂深造,系統學習新式戰法,以為未來全軍軍官團之骨干!以此,打破舊有窠臼,重塑我大明軍隊之脊梁!”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響起一片議論聲!
“臣附議!”新任遼國公盧象升第一個站出來,聲若洪鐘,“陛下!傅給事中所言,直指要害!舊有軍制,積弊已深!如今大明兵鋒正盛,然欲經營四海,非有通曉兵法、熟悉地理、善用新器之職業軍官不可!大開武舉,廣納賢才,正可為此提供源源不斷之新鮮血液!此乃強軍之本,臣萬分贊同!”
“臣亦附議!”另一位功勛卓著的將領,冠軍侯曹變蛟跨步出列,聲如洪鐘,“陛下!末將乃陸戰野路子出身,深知戰場搏殺,勇武雖重,然排兵布陣、協同攻堅,更需精通兵法、善用地利之將才!武舉廣開才路,正可為我陸軍選拔此類良將,未來馳騁寰宇,無往不利!”
緊接著,如安遠伯孫傳庭(兵部侍郎)、定邊伯周遇吉等一批憑借新式戰法和軍功崛起的陸軍將領紛紛出列表示支持。
此時,一位身著獨特海軍將官禮服、氣質精悍的中年將領昂然出列,正是帝國海軍陸戰隊首任提督、授靖海將軍銜的俞咨皋!他聲音沉穩,卻帶著海軍特有的自信:“陛下!臣俞咨皋,代表海軍及海軍陸戰隊,全力附議!”
他環視一周,繼續道:“陛下,海軍及陸戰隊之興,遠超常人想象!自天啟八年陛下密旨開辦帝國海軍軍官學堂至今,已歷六載寒暑!如今,福建水師、南京水師主力戰艦,已多為標準74炮戰列艦!此等艨艟巨艦,三層炮甲,操控繁復,非經嚴格系統訓練之專業軍官不能駕馭!海戰之道,更非陸戰,需通天文,曉地理,精測算,善決斷!此番武舉,正可公開選拔有志于萬里波濤之英才,入海軍學堂深造,以期未來能指揮巨艦,縱橫四海,為陛下開疆拓土!臣期盼已久!”
俞咨皋的話,透露出的信息令人震撼,也讓眾人對海軍如今的力量有了新的認識。
然而,文官集團的反應卻復雜得多。
“陛下!臣以為此事需慎之又慎!”都察院左都御史劉宗周面色凝重,出列反對,“祖宗舊制,雖有武舉,然其規模規制,皆經百年錘煉,足以維穩。如今驟然擴大變革,恐動搖國本!其一,耗費錢糧必巨!天下武生匯聚京師,沿途接待、京師考務、后續安置,皆需巨額開支!雖國用豐盈,然亦當惜用民脂民膏!”
“劉總憲所言甚是!”禮部尚書黃道周接口道,“陛下,文武之道,貴在平衡。如此抬高武事,廣納武生,恐使天下人重武輕文,趨之若鶩,長此以往,非國家之福!且驟然變革軍制,觸動諸多舊有利益,恐引軍中不穩!”
“陛下!”一名年輕的御史黃漾言辭激烈,“天下承平未久,正當休養生息,宣教化,重民生!如此大張旗鼓興武舉,變革軍制,廣納好勇斗狠之徒,豈非昭示天下,陛下欲窮兵黷武耶?恐令四鄰不安,百姓疑懼!”
“荒謬!”傅宗龍立刻反駁,“天下承平?四境之外,虎狼環伺!豈可高枕無憂?忘戰必危!陛下此舉,正是為了以戰止戰,以武備求真正的和平!豈是窮兵黷武?至于軍中不穩,正因舊制已不合時宜,才需革新以圖強!唯有強者,方能真正維穩!”
“至于耗費錢糧與路途遙遠,”戶部尚書畢自嚴(兼文華殿大學士)開口,語氣充滿強大的底氣,“據戶部與兵部詳算,若舉辦此次恩科武舉,并完成優勝者初步安置培訓,所需各項費用,約三百萬銀元。”
他環視一周,語氣平靜卻帶著強大的底氣:“三百萬銀元,看似不少。然…”他話未說完,御座上的皇帝忽然開口,直接點名問道:
“畢愛卿,朕若沒記錯,上月戶部奏報,國庫現存銀元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