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初五,京師大校場進行第三項考核:技勇考核。
這是純粹力量的展示,也是最直觀、最引爆全場氣氛的項目。
考核包括:掇石(舉重石)、舞重兵器(如青龍偃月刀、大斧)、開硬弓(比步射考核用的弓力更強)。
掇石場地,擺放著從一百斤到三百五十斤不等的數個橢圓形青石鎖,表面粗糙,考驗的不僅是絕對力量,更有握力、腰腹核心力量以及爆發力。
“下一個,陜西米脂,李過!”考官唱名。
只見李過沉穩出列。他今日換了一身緊身箭袖,更顯其身姿挺拔,猿臂蜂腰。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樣鼓氣作勢,只是深吸一口氣,目光鎖定那塊二百八十斤的石鎖,下盤微沉,雙手扣住石鎖底部。
“起!”一聲清喝,不似張獻忠那般炸雷,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決絕力量!
只見那沉重的石鎖竟應聲而起,穩穩地被其舉過頭頂!李過臂直如戟,身形如松,紋絲不動,堅持了足足五息才緩緩放下,面不紅,氣不喘,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好!好一個舉重若輕!”圍觀人群中爆發出喝彩。這一手,不僅需要力量,更需要對力量精妙的控制,展現出其深厚的功底。
“李兄弟,好力氣!”連一旁的高杰也出聲贊道,眼中露出認可之色。
高杰自己則再次成為焦點。他低吼一聲,全身肌肉賁張,選擇了那塊最重的三百五十斤石鎖!他額角青筋暴起,臉色漲紅,以絕對的力量將其硬生生提起,過頂,堅持三息,放下時地面都為之一震!力量之蠻橫,堪稱全場之冠!引來雷鳴般的掌聲和驚呼。
張獻忠豈甘人后?他咆哮著,氣勢驚人,同樣成功舉起了三百二十斤的石鎖,雖稍遜高杰,但其過程中的狂野氣勢和那股子狠勁,更讓人心驚肉跳。
正當眾人以為邊軍出身猛士將獨占鰲頭之際,年輕武僧“惠能”緩步出列。他身形不算魁梧至極,但骨節粗大,步履沉穩,眉宇間自有寶相莊嚴之氣。
“阿彌陀佛,”他低誦一聲佛號,目光平靜地掃過石鎖,最終停在那三百三十斤的巨石上。只見他并未扎馬作勢,而是雙腿微分,氣沉丹田,雙手合十般扣住石鎖,隨即一聲并不高亢卻深沉如鐘的“起!”,那巨石竟應聲而起,被他穩穩舉過頭頂,身形不見絲毫晃動,氣息悠長,仿佛拈花般輕松。其舉重若輕、動靜之間的禪武韻味,與李過的沉穩、高杰的霸蠻截然不同,引來一片驚詫與低呼。
“好精純的少林功夫!這和尚怕是練過易筋經!”有識貨的江湖武生低聲驚嘆。
緊接著,一位來自山東的寒門子弟“石猛”也躍躍欲試。他衣衫陳舊,卻洗得干凈,渾身肌肉如鐵疙瘩般虬結,顯然是常年打熬力氣的苦出身。他二話不說,直奔那三百五十斤的石鎖而去,與高杰選擇了同樣的重量。
“嘿!”他吐氣開聲,沒有高杰那般震天的吼聲,卻有一股子掘地般的堅韌勁,一用力,石鎖就被舉過頭領,還故意把石鎖翻來覆去耍上花了,咧開嘴,露出一口白牙,憨厚地笑了,圍觀武生目瞪口呆,這家伙天生神力,太可怕了。
舞重兵器場地,更是龍爭虎斗。
高杰舞動一柄重達百二十斤的青龍偃月刀,刀光如匹練,呼呼風響,一套“力劈華山”、“橫掃千軍”使下來,剛猛無儔,氣勢磅礴,仿佛關云長再世!
張獻忠則使一桿長柄大斧,招式大開大闔,狠辣霸道,每一斧都帶著撕裂一切的殺氣,令人望之膽寒。
而李過在此項上,真正展現出了其“堪比趙子龍”的技巧與速度的結合。他并未選擇最重的兵器,而是取了一桿分量適中(八十斤)但更長的亮銀槍(仿造)。只見他手腕一抖,槍花點點,隨即身隨槍走,一套槍法使將出來,時而如靈蛇出洞,迅疾刁鉆;時而如暴雨梨花,密集潑辣;時而又如長江大河,連綿不絕!不僅力量十足,更兼具了驚人的速度、靈活性以及高超的技擊技巧,觀賞性與實用性俱佳,引來滿堂彩,風頭一時無兩!
惠能并未選擇長大重兵器,而是取了一對沉重的鑌鐵水火棍。只見他雙棍在手,氣質陡然一變,從方才的沉靜瞬間變得如羅漢怒目!雙棍舞動,似風車旋轉,水潑不進;點、戳、掃、砸,法度嚴謹,勁力剛猛,隱含風雷之聲,一套少林夜叉棍法使來,剛猛凌厲中又不失佛門禪意,令人大開眼界。
石猛則挑選了一柄碩大的狼牙棒,他沒什么精妙招式,就是憑借一身蠻力,將狼牙棒掄得虎虎生風,勢大力沉,每一擊都仿佛能砸碎山石,充滿了一力降十會的壓迫感,讓人毫不懷疑其戰場之上的殺傷力。
在此項中,勛貴子弟亦非全是庸才。魏國公之后徐胤爵翩然出列,他并未選擇最重的兵器,而是取了一柄制式長槍。只見他步法靈動,槍出如龍,一套家傳槍法使得行云流水,兼具力量與美感,雖不及李過的沙場悍勇,卻也顯出名門底蘊,引得不少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