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維六月,序屬盛夏。紫禁城的飛檐在烈日下閃爍著琉璃特有的金光,空氣中彌漫著梔子花的甜香與冰窖里逸出的絲絲涼氣。
武英殿內,卻是另一番景象。
門窗緊閉,隔絕了外間的暑氣與蟬鳴。巨大的冰山在銅盆中緩緩融化,發出細微的滋滋聲,帶來一片沁人心脾的清涼。然而,殿內所有人的心,都如同被放在炭火上炙烤,焦灼、期待,又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惶恐。
天啟皇帝朱嘯,端坐于御案之后。他身著一襲玄色常服,唯有領口與袖口用金線繡著細密的龍紋,在燭光下流轉著暗沉的光澤。年輕的臉上看不出喜怒,只有一雙眸子,亮得驚人,仿佛蘊藏著兩簇幽深的火焰。
御案下首,內閣首輔袁可立、次輔李邦華、文淵閣大學士徐光啟、兵部尚書王在晉、戶部尚書李長庚、工部尚書宋應星,以及剛剛從遼東趕回,風塵仆仆的薊遼督師孫承宗,皆屏息凝神,垂手侍立。方正化,靜默地侍立在皇帝身側的陰影里。
他們在等,等一份決定國朝未來氣運的捷報。
“……算時日,盧象升和俞咨皋的聯軍,也該有消息了。”袁可立捋著花白的胡須,聲音帶著老年人特有的沙啞,“奧羽山區山高林密,倭人負隅頑抗,只怕……”
“袁閣老多慮了。”孫承宗聲音洪亮,帶著久經沙場的篤定,“盧建斗勇毅絕倫,俞志輔水戰老練,倭寇已是窮途末路,覆滅只在旦夕之間。老夫所慮者,非是戰之勝負,而是戰后如何治理這千萬人口的島國,使其真正為我所用,永絕后患。”
王在晉點頭附和:“孫師所言極是。征服易,同化難。如今在東瀛駐軍數萬,錢糧耗費甚巨,移民實邊進展緩慢,若不能盡快將其化為臂助,反成拖累,則非社稷之福。”
就在幾位重臣低聲議論之際,殿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而沉重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宮禁的肅靜。
“報——!!!八百里加急!征夷大將軍盧象升、水師提督俞咨皋,聯名捷報!!!”
一名渾身被汗水浸透,甲胄上沾滿泥濘的信使,幾乎是踉蹌著沖進殿內,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雙手將一份染著血污的火漆軍報高高舉起,聲音因激動而劇烈顫抖:
“啟稟陛下!我征東大軍于會師江戶城下,大破德川余孽最后主力!陣斬倭將四十七員,俘獲無數!偽將軍德川家光,窮途末路,于天守閣縱火自焚,尸骸經降將辨認,確系無誤!東瀛全境——已告平定!六月初一已將戰犯梟首示眾”
“好!”
朱嘯猛地從御座上站起,一把抓過軍報,迅速掃過上面的文字,臉上終于抑制不住地浮現出暢快的笑容。他目光掃過殿中諸臣,朗聲道:“諸位愛卿,聽到了嗎?東瀛,自此盡入我大明版圖!自萬歷朝以來,困擾我海疆數百年的倭患,今日,終得根除!”
群臣瞬間沸騰了!
“陛下神武!天佑大明!”孫承宗第一個躬身祝賀,老臉因激動而泛紅。
“此乃不世之功,足以告慰太祖、成祖在天之靈!”袁可立亦是聲音發顫。
“臣為陛下賀!為我大明賀!”王在晉、李長庚、徐光啟等人紛紛拜倒,臉上盡是狂喜與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