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五年,臘月。
凜冽的北風卷過華北平原,北京城卻沉浸在一片與嚴寒截然不同的火熱氣氛中。持續近一年的東瀛戰事,以大明帝國的徹底勝利告終。平定東瀛、設立五省的消息早已傳遍天下,如今,承載著最終榮耀的凱旋之師,即將在歲末班師回朝,為這波瀾壯闊的一年畫上圓滿的句號。
紫禁城,乾清宮。天啟皇帝朱由校身著赭黃常服,立于巨大的《坤輿萬國全圖》前,指尖輕輕劃過已變為帝國深紅色的東瀛列島。一份由東瀛總督洪承疇呈遞、確認東瀛全境已基本平定、土改新政已穩步推行的奏報,讓他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滿意的光芒。
“宣。”皇帝轉身,聲音平靜卻不容置疑。
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躬身領命,尖細悠長的聲音次第傳下:“陛下有旨,宣內閣、五府、六部、九卿及在京勛貴,即刻于皇極殿議事!”
莊嚴肅穆的皇極殿內,文武百官依班次肅立。皇帝朱由校高踞龍椅之上,天威凜凜。
“東瀛已平,四島歸化。此乃列祖庇佑,將士用命之功。”皇帝的聲音回蕩在大殿,“今,東瀛大局已定,朕意已決,召定國公盧象升、平倭侯俞咨皋,攜東瀛故王室獻降之三神器——草薙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凱旋回京,獻俘闕下,告祭太廟,以彰武功!”
“陛下圣明!天佑大明!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山呼,聲震屋瓦。
皇帝微微頷首,繼續頒下旨意:“著靖國公毛文龍,率其本部天雄軍精銳,留鎮東瀛,為東瀛五省巡撫府常備鎮守總兵官,授‘鎮東大將軍’銜,節制東瀛諸衛所兵馬,確保新政推行無虞,地方靖安!”
“著伏波侯戚鎮海,暫留東瀛,總督東瀛水師事宜,授‘靖海都督’銜,負責籌建大明東瀛水師,統轄未來駐防東瀛各要港之艦隊,肅清海疆,護衛商路!”
這一系列人事安排,可謂深思熟慮。盧象升、俞咨皋作為平定東瀛的最高軍事統帥,功勛卓著,凱旋受賞,理所當然;毛文龍驍勇善戰,其部久經戰陣,留鎮新附之地,可保無虞;戚鎮海乃水師名將之后,精通海事,由他組建東瀛水師,更是人盡其才。帝國的東方戰略,環環相扣,井井有條。
與此同時,遙遠的東瀛廣島港,已是人聲鼎沸,旌旗蔽日。新任東瀛總督洪承疇,率領著東瀛省巡撫張國維、西海省巡撫陸夢龍、安夷省巡撫解經雅、北溟省巡撫何騰蛟、南溟省巡撫陳必謙,以及各省巡按御史、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小文武官員,齊聚碼頭,為即將啟程返國的定國公盧象升、平倭侯俞咨皋舉行盛大的送行儀式。
港口內,盧象升的座艦“鎮遠”號與俞咨皋的旗艦“靖海”號為首的龐大船隊,已然升帆起錨。洪承疇身著總督官袍,鄭重一揖:“盧公、俞侯凱旋回京,必得陛下重賞!東瀛之事,承疇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圣恩!”
盧象升還禮,聲若洪鐘:“洪總督辛苦!東瀛新附,百廢待興,安撫教化,尤賴總督運籌!盧某回京,定當稟明總督之功!”俞咨皋亦笑道:“有毛公、戚侯在此坐鎮,洪總督可無后顧之憂!”
靖國公毛文龍按劍而立,虎目生威:“盧公、俞侯放心!有毛某在,東瀛亂不了!”伏波侯戚鎮海亦拱手保證必將練出勁旅。
號炮鳴響,船隊緩緩駛離,承載著無上榮耀和那象征東瀛王權正統的三件圣器,向著大明京師的方向破浪前行。
旬月之后,北京城萬人空巷。時值臘月,寒風刺骨,卻擋不住京師百姓的熱情。凱旋大軍自正陽門入城,經千步廊,過承天門,直抵皇城。道路兩旁,旌旗招展,百姓簞食壺漿,歡呼雷動。
最引人注目的,是隊伍中央那輛由八匹駿馬拉著的、覆以明黃綢緞的御輦。輦上三座水晶罩匣內,安放著東瀛三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