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尚未散盡,京城各處的報房、茶樓、酒肆乃至衙門口,便已擠滿了爭相購買和閱讀新一期《大明日報》的人群。
這一期的報紙,用前所未有的特大號字體和醒目的版式,宣告了兩件足以震動朝野、影響帝國未來走向的大事。
頭版頭條,以遒勁的顏體大字通欄標題刊出:
《天兵將發,蕩滌南洋!圣天子決意肅清海寇,永靖萬里波濤!》
副標題稍小,但同樣奪目:《欽命定海侯鄭芝龍總督水陸兵馬,定國公盧象升領天雄軍跨海征討,帝國水師新型戰艦盡出,必為商民復通海路!》
文章以極具煽動性的筆觸,詳細轉引了朝堂決議(當然是經過潤色的版本),描繪了南洋海盜如何“勾結西夷殘部,肆虐商路”,造成如何“商旅絕跡,稅銀銳減”的慘狀,進而濃墨重彩地渲染了天啟皇帝“愛惜商民、維護海權”的“圣明決斷”,以及朝廷調兵遣將的“雷霆之勢”。
文章最后以充滿信心的口吻展望:“王師所指,丑類必灰飛煙滅!不日將奏凱歌,使南洋諸番,重沐天朝雨露,海路永享太平!”文字間充滿了天朝上國的自信與威嚴,讀之令人熱血沸騰。
這則消息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瞬間在帝國上下引起了巨大反響。
東南沿海的商賈士紳,尤其是那些曾受海盜之害的,無不拍手稱快,額手相慶,紛紛傳言“陛下圣明,終于要動真格的了!”
內地百姓雖對南洋地理懵懂,但“天兵征討”、“揚我國威”的字眼,也足以激發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而在各國的使館、商館內,這則消息則被反復研讀,信使帶著震驚的情報,飛速駛向澳門、馬尼拉、巴達維亞乃至更遙遠的里斯本和馬德里。
然而,真正讓更廣泛階層,尤其是士林和民間工匠階層感到震撼乃至不可思議的,是緊挨著頭版新聞的另一個重磅公告,占據了整整兩個版面:
《昭告天下士民:首屆“天工杯”全國科技發明創造成果評選大典啟事》
標題之下,是更為詳細的說明:
“朕聞:格物致知,乃強國之本;奇技巧思,實利民之基。自朕御極以來,仰承天命,鼓勵實學,振興百工,幸得天下英才,競相鉆研,諸業皆有新器迭出,便民利國,此乃社稷之福也。
為彰其功,勵其志,特設此‘天工杯’全國評選。凡我大明子民,無論士農工商,但有所發明、有所創造,能利于生產、便于生活、益于軍國、或有裨于格物之理者,皆可報名參選!
由天工院、工部、翰林院共組評鑒司,朕親任總裁判。評選等第如下:
·天工至尊獎(一名):賞銀元十萬,御賜赤金‘天工’勛章一枚,敕封‘天工大匠’稱號,秩同五品,子孫可蔭一入國子監。
·一等天工獎(三名):賞銀元五萬,御賜鎏金‘天工’勛章,敕封‘天工名匠’稱號,秩同七品,子孫可蔭一入國子監。
·二等天工獎(十名):賞銀元兩萬,御賜銀質‘天工’勛章。
·三等天工獎(二十名):賞銀元五千,御賜銅質‘天工’勛章。
·優勝獎(若干):賞銀元千兩,賜‘巧匠’匾額。
報名之期,自即日起,至本年八月中秋止。各州府皆設報名點,詳章可詢地方官衙或各大學堂。
望天下有識之士,踴躍獻技,共襄盛舉,使奇思化為實利,巧技福澤蒼生,則帝國盛世,永續萬年!欽此。”
公告末尾,赫然蓋著皇帝的玉璽和天工院的大印。
這份公告,其意義之重大,遠超征討南洋的海軍新聞。
它不僅僅是一份懸賞令,更是一份由帝國最高權力發出的、對“奇技巧思”的正式正名和前所未有的崇高禮遇!
十萬銀元!
五品官身!
御賜勛章!
這些獎勵,每一項都足以改變一個人、甚至一個家族的命運,其誘惑力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