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抬頭望去,那最為核心的廟宇匾額,已悄然從昔年的“大成至圣文宣王祠”更換為“至圣先師北祠”。
雖只幾字之差,其中蘊含的意味,卻如寒冰浸骨,標志著此處已從孔府私祀徹底轉變為朝廷管轄的圣地。
朱嘯目光敏銳地掃過廟內。但見執事人等,皆身著統一制式的青褐色吏服,行動間悄無聲息,步伐規矩,引導、司儀、灑掃、巡查,各司其職,井然有序。
這絕非往日孔府自行任命的私屬仆役所能有的氣象,分明是受過嚴格訓練的朝廷吏員,或是由禮部直接派遣的專業人員。
千年孔府“天下第一家”內部自治的舊觀,在此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高效、規范,卻也剝離了部分家族溫情的官方管理體系。
在孔廟入口處,朱嘯注意到一個細節。并非所有香客都能隨意進入核心區域,有吏員禮貌地請一些看似普通士民打扮的人出示一種竹制“瞻仰門券”,并收取少量銅元。
而一些身著綢緞、看似鄉紳或官員家眷者,則往往在出示名帖或由熟人引領后,得以免券進入。
孔聞簡敏銳地捕捉到了朱嘯的目光,他不動聲色地靠近一步,低聲解釋道:“大人明鑒,此乃下官到任后,依據《名勝古跡養護例》之精神,結合曲阜實際,試行的一項細則。
圣廟乃天下共仰之所,日常維護、灑掃、防火防盜、香火供奉及眾多執事人員薪俸,皆需持續投入。
以往全靠朝廷撥款與孔府田產,時有捉襟見肘之感,且易生弊端。下官思慮,若能收取士紳商賈少許費用,專款專用,賬目每月于縣衙門外及廟前公示,接受士民監督及府衙核查,既可減輕朝廷與地方負擔,確保圣跡永續,亦能使管理更為透明規范,杜絕昔日孔府內部中飽私囊之積弊。
至于真正貧寒士子與本地誠心祭拜之老者,下官亦規定了減免之策,由縣學及里正出具證明即可。”
他解釋得條理分明,將一項可能引發非議的“收費”行為,不僅納入了朝廷法度的框架,更賦予了其精細化管理、反腐倡廉的積極意義,顯得既務實又富有開創性。
這顯然是孔聞簡個人能力的體現,而非簡單的上行下效。
朱嘯聞言,深深看了孔聞簡一眼,微微頷首:“聞簡知縣有心了。此法若行之得宜,或可成為天下名勝管理之范例。”
他認可這種將文化遺產管理納入規范、透明運作的嘗試,此舉雖少了些“圣域”不食人間煙火的超然,卻多了幾分可持續性的智慧。
祭拜儀式莊嚴肅穆。朱嘯親手奉上祭香,素月隨同行禮。
香煙繚繞中,殿內唯有衣袂摩擦的窸窣聲與司儀官清朗的唱禱聲。
孔弘譽在一旁陪祭,神情專注近乎虔誠,仿佛唯有在這古老的儀式中,他才能找回些許昔日作為圣裔族長的尊嚴與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