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南郊,皇家農政司試驗田。
天啟八年,四月。北方的天空湛藍如洗,萬里無云,陽光慷慨地灑落,帶著初春的暖意,卻已能感受到夏日的蓬勃生機。廣袤的田野不再是往年單一的麥浪金黃,而是鋪陳開一幅前所未見的、令人心神震撼的豐收畫卷!
一望無際的田壟上,綠意盎然,生機勃發!左側,是成片成片低矮卻枝葉繁茂的植株(土豆),泥土被拱起一個個小包,隱約可見下面飽滿的塊莖輪廓,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右側,是爬滿藤蔓、葉片肥大的作物(紅薯),壟溝里,粗壯的塊根(紅薯)已經將泥土撐開裂縫,露出誘人的紫紅色或淡黃色表皮。遠處,一片挺拔如林的作物(玉米)迎風而立,植株高大,頂端雄穗搖曳,腰間鼓脹的苞谷(玉米棒子)包裹在翠綠的苞葉中,沉甸甸地垂下頭,如同等待檢閱的士兵。
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清香和一種新糧特有的、混合著淀粉甜味的芬芳。田埂上,農政司的吏員、天工院的匠師、皇家商會的管事,以及數百名被招募來協助收獲的農人,臉上都洋溢著難以抑制的激動與喜悅!
“開——鐮——嘍——!”隨著農政司司正徐光啟一聲洪亮如鐘的呼喊(雖年邁,卻精神矍鑠),收獲正式開始!
“嘩啦啦!”農人們揮舞著特制的鐵鍬(挖土豆)和鐮刀(割紅薯藤),小心翼翼地翻開泥土!
“快看!好大的土豆!”
“天爺!這一窩怕是有七八斤!”
“紅薯!這紅薯比娃娃胳膊還粗!”
“玉米棒子!沉甸甸的!粒粒飽滿!”
驚嘆聲、歡呼聲此起彼伏!一筐筐沾著新鮮泥土的土豆、紅薯被抬上田埂,堆成小山!金燦燦的玉米棒子被掰下,裝進巨大的籮筐!那產量…遠超所有人的想象!畝產土豆十五石(約1800斤)!紅薯二十石(約2400斤)!玉米八石(約960斤)!這…簡直是神跡!是足以養活千軍萬馬、活民百萬的“天賜神糧”!
------
田埂高處,臨時搭建的觀禮臺。
朱嘯身著玄色常服,負手而立,熔金般的眸子平靜地掃視著下方震撼的豐收景象。身后,內閣首輔袁可立、次輔李邦華、戶部尚書倪元璐、工部尚書徐光啟(兼)、皇家商會總督辦張國紀等重臣,以及各部院官員、勛貴代表,皆肅立兩側。人群中,幾位素來對新政持保留態度、尤其對“新糧”產量存疑的老臣(如禮部尚書某公、都察院某左都御史),此刻雖面露驚容,但眼底深處仍有一絲難以置信的懷疑。
“陛下,”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臣(禮部侍郎,張瑞圖)顫巍巍出列,躬身道,“此…此等神糧,產量驚人,實乃老臣生平僅見!然…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老臣…斗膽懇請陛下恩準,允臣等…親自下田,收獲半畝,以驗真偽!若真如此…老臣…心服口服!再無半分疑慮!”
此言一出,幾位同樣心存疑慮的官員也紛紛附和:“臣等附議!懇請陛下恩準!”
朱嘯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懷疑?好!朕…就讓你們親手打破這懷疑!
“準!”朱嘯聲音清朗,“諸卿有此求真之心,朕心甚慰!王承恩!”
“奴婢在!”
“即刻為諸位大人準備農具!劃出…半畝土豆田、半畝紅薯田、半畝玉米田!著農政司吏員從旁指導!朕…要親眼看著諸位卿家…收獲這‘天賜神糧’!”
“奴婢遵旨!”王承恩躬身領命。
片刻后,數十位官員(包括張瑞圖等老臣,以及一些年輕力壯的官員)換上粗布短打,在農政司吏員的指導下,手持鐵鍬、鐮刀、籮筐,帶著幾分新奇與忐忑,踏入田間!
起初,動作生疏笨拙。張瑞圖老大人一鍬下去,差點鏟到自己的腳。幾位養尊處優的勛貴,更是被泥土沾污了錦靴,眉頭緊皺。但很快,在農政司吏員的耐心指點下,他們漸漸掌握了要領。
“嘿喲!”一位年輕御史奮力一鍬,翻開泥土,露出下面一串碩大飽滿的土豆!“嚯!真…真大!”他驚喜地叫道。
“快看!我這窩紅薯!”一位戶部郎中小心翼翼地扒開藤蔓,挖出幾個比拳頭還大的紅薯,臉上滿是難以置信!
“這玉米棒子…好沉!”一位兵部主事用力掰下一個玉米棒子,掂量著分量,嘖嘖稱奇。
汗水浸濕了他們的鬢角,泥土沾滿了他們的衣襟,但最初的笨拙與不適,很快被收獲的喜悅與震撼所取代!一筐筐沉甸甸的土豆、紅薯、玉米被他們親手挖出、割下、掰下,抬到田埂上指定的區域!
當半畝土豆田、半畝紅薯田、半畝玉米田的收獲物,分別堆成三座小山,呈現在眾人面前時,整個觀禮臺…沸騰了!
“天啊!這…這半畝土豆…怕有七八百斤!”